[发明专利]汽轮机直联主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7213.X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娟;蔡盛明;毛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20 | 分类号: | F01D25/20;F04D13/02;F04D29/16;F04D29/12;F04D29/44;F04D29/24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直联主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泵,特别是一种对汽轮机等机组提供调节、润滑用油的汽轮机直联主油泵。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轮机11自带主油泵14是通过联轴器12、齿轮箱13带动其工作的、其缺点是:1、配置复杂,消耗功率,增加成本;2、汽轮机前端延伸太长,不利于轴系的稳定;3、齿轮箱轴与汽轮机转子找中困难,而且汽轮机运行一段时间后,齿轮箱中心会下沉,对中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引起联轴器断裂;4.由于配置复杂,增加人为故障点,齿轮箱或联轴器发生故障就会引起主油泵无法正常工作。同时专利号为ZL20062010968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主油泵泵轴和汽轮机转子之间通过弹性联轴器和销轴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弹性联轴器加工要求高;由于泵轴与汽轮机轴找中困难,不利于轴系的稳定;主油泵带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配置复杂,增加人为故障点,增加成本,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需中间传动的汽轮机直联主油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汽轮机直联主油泵,它主要包括泵壳、动轮和后盖板,泵壳通过中间板直接固定在工作机组上,后盖板设置在动轮与中间板之间,动轮直接与机组转子的悬臂端连接,或动轮连接在泵轴上,泵轴与机组转子通过螺栓连接成为一体。将动轮直接设置在机组转子上,取消联轴器和齿轮箱,使得泵轴成为机组转子的一部分。由于机组运行时,转子要膨胀,为了防止液体的泄漏,动轮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且所述的密封环采用非接触浮环结构。泵壳的进口处设有导流板,防止进口处产生涡流;泵壳出口腔内设有隔舌,泵壳的出口腔从隔舌开始到出口管道部分截面逐渐扩大成喇叭状,从而可将流出动轮液流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压力能。动轮通过螺纹螺帽和键固定在机组转子悬臂端或泵轴上。
本发明所得到的汽轮机直联主油泵,采用动轮直接连接机组转子或泵轴直接连接机组转子的结构,适用于带发电机或风机的汽轮机,同时也能适用于其它带转子需要主油泵供油的工作机组上,有效的简化了结构,避免了轴系传动的不稳定因素,减少了因中间传动而造成的能耗损失,同时也降低了配置、组件、维护的难度,从而节约了生产的成本,且由于取消了中间齿轮箱和联轴器,泵轴和汽轮机轴是一体的,主油泵本身不需要带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也就不存在烧瓦的问题,不存在联轴器断裂引起的主油泵无法正常工作,造成汽轮机机组停机的严重后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汽轮机直联主油泵,它主要包括泵壳5、动轮4和后盖板7,泵壳5通过中间板6直接固定在工作机组上即汽轮机11前轴承座端面,后盖板7设置在动轮4与中间板6之间,动轮4直接与机组转子10即汽轮机转子的悬臂端连接,动轮4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环3和第二密封环8,且所述的密封环采用非接触浮环结构。泵壳5的进口处设有导流板1,泵壳5出口腔内设有隔舌,泵壳5的出口腔从隔舌开始到出口管道部分截面逐渐扩大成喇叭状。动轮4通过螺纹螺帽2和键9固定在汽轮机转子10悬臂端上,泵壳5进口处连接有吸油引射器,吸油引射器和主油泵一起运行。其中所述的泵壳5是带有进油口和出口蜗壳及出油口的侧盖式整体铸钢件,材质为ZG230-450。所述的动轮4是前、后轮盖及叶片为一体的铝合金铸件。
汽轮机直联主油泵运行时,泵壳进口为负压;同时汽轮机直联主油泵总是与吸油引射器一起运行,机组由辅助油泵供油时,汽轮机直联主油泵进口腔为正压,主油泵投入正常运行后,进口为负压。
在汽轮机直联主油泵进、出口与油管路连接时要注意:法兰口不得有错位、张口,如错位强行连接,在汽轮机起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异常振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汽轮机直联主油泵,其所述的动轮4是连接在泵轴上的,泵轴通过螺栓和汽轮机转子10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离心式动力机
- 下一篇:叶轮机械叶片中弧线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