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指纹印章及指纹采集、处理和打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7453.X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孟智平;郭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智平 |
主分类号: | B41K1/02 | 分类号: | B41K1/02;B41K1/36;G06K17/00;G06K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6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指纹 印章 采集 处理 打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印章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指纹印章及指纹 采集、处理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 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干印,有些是印于蜡或 火漆上,有些则是用力压印于纸上,令纸的表面有凹凸。
在我国,印章被广泛用来代表个人或单位的凭信,尤其在企事业单位和 行政工商管理单位,大多数部门仍以印章的使用作为有效的行政和法律依 据。因此,印章的使用权限以及印章的防伪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印章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印章的防伪技 术较低,极易被不法之徒仿制假冒,且难以追查;(2)印章易被非使用权人 盗用、滥用,且无据可查。
印章仿制和印章滥用造成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的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事 后几乎无据可依、无法追究。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既能够防止印章的仿制,又能够杜绝印章的滥用 以及事后能够有据可依,为司法裁定提供必要的证据。
CN1124694A公开了一种指纹印章及其制法和用法,其制法是将蜡熔化 后将手指放上,蜡固化成型后将手指拿开,再倒入流体状的成型树脂自然固 化成型,脱蜡模后成模片。该发明主要是用于企业产品商标或产品包装上, 作为一种防伪标记。
CN101329776A公开了一种指纹印章系统与方法,当使用人需要进行印 章的盖印时,由使用人启动本指纹印章系统,指纹模块判断该使用人是否具 有使用该印章权限,如有则开启电机传动机构完成盖印。该发明实质上是通 过指纹识别系统对印章进行管理,避免印章的滥用。但是,该印章的成本较 高,而且该种管理方式在日常办公中存在很多不便之处,一旦印章管理者不 在现场,则盖印事宜便无法完成。
发明内容
为了使印章的使用更加的经济、方便、安全,又能够防止被盗用、仿制, 事后能够有据可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指纹印章及指纹采集、处理和打 印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指纹印章,包括以下模块:印面、章体和动态指纹打印装置;
所述指纹是指印章使用者的手指纹或掌纹;
所述印面,用于承载印章中图文信息的部分;
所述章体,是印章中与所述印面连接的主体部分,便于使用者手持章体 进行盖印操作;
所述印面和章体材料由现有印章材料构成,指金或银或铜或玉或锡或铁 或竹或骨或犀角或石材或有机玻璃或橡胶或树脂或塑料或上述部分材料组 合构成的印章材料;
所述动态指纹打印装置,与所述印面和章体连接,用于动态打印使用印 章者的指纹信息;
所述印面和章体之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连接:
如果印面和章体是一个整体,没有分割开,印面为章体的下表面,那么 所述印面与章体之间无需进行连接;
如果印面和章体为两个独立体,那么印面图文信息刻制好后,印面需通 过胶接或焊接或用相应物体固定的方式与章体进行连接。
所述动态指纹打印装置还包括以下模块:接触式影像感应模块、信号转 换模块、缓存器、处理器、指纹分析模块、指纹信息开关、供电器、指示灯、 打印模块;
所述接触式影像感应模块,用于采集使用印章者的指纹信息;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接触式影像感应模块相连,用于对采集到的 指纹信息进行处理,将指纹图像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触式影像感应模块、信号转换模块、指纹分析模 块、打印模块以及缓存相连,用于发出指令控制所述接触式影像感应模块、 信号转换模块、打印模块以及缓存;
所述指纹分析模块,用于对指纹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指纹相关信息;
所述缓存器,与所述打印模块相连,用于暂存欲打印的指纹信息;
所述打印模块,用于执行处理器发出的打印指令,并从所述缓存中取出 指纹信息进行打印;
所述章体与动态指纹打印装置相结合;
所述接触式影像感应模块、指示灯和指纹信息开关露于所述章体外面。
所述印面与打印模块中打印图文信息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印面留有一个用户定制的形状的空洞,打印模块通过所述空洞将指 纹信息打印于待打印的实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智平,未经孟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镁熔体净化装置
- 下一篇:用于聚合物组合物的基本上成比例拉伸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