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与炭制品的环保型助燃成型剂及其生产与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8524.8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5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庄晓伟;陈顺伟;潘炘;蒋应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L5/14 | 分类号: | C10L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烽 |
地址: | 31002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品 环保 助燃 成型 及其 生产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用固体燃料的助燃成型剂的生产与使用 方法,具体是人工成型的煤与炭制品的助燃成型剂的生产与使用 方法。
背景技术
煤饼、煤球在我国广泛应用。浙江等地生产竹炭、木炭、机 制炭也已有多年,但此类炭的生产多为土窑生产的粗制炭,技术 含量低、窑结构欠合理,次品率高。尤其是出口机制炭棒要求有 统一的规格尺寸、外形完整、炭化完全。土法生产出现大量次品, 还有炭的堆放地、存放仓库、窑场的碎炭,都有进一步深加工问 题急待解决。众所周知,煤饼、煤球与机制炭在使用中存在着难 点燃的缺点,因此,运用氧化助燃剂解决难点燃的新技术也就应 运而生。CN101070499的“秸杆炭生物质环保蜂窝球”、CN1438305 的“型材燃料”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前者以秸杆炭作 主体料,且占总料的25-35%,热值过低。后者以高岭土和轻质 碳酸钙作成型剂,无机物成分高达2.3%-4.2%,燃后废碴多, 易成环卫后患。CN1198467公开了姚又奇先生的“易点燃烧烤炭” 专利申请技术,是以无烟煤、烟煤和木炭作主体料,以硝酸盐混 合物作氧化剂及适量烟道灰作助燃剂,其硝酸盐的比例高达18 -22%,氮化物的排放量大,对环保产生负面影响,且产品出口 受阻。众多专利均属含有氧化、催化、成型剂的煤制品与炭制品, 尚未检索到作煤制品与炭制品的氧化助燃成型剂方面的相关报 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 一种不用化工原料作氧化助燃剂的、无机成型剂含量低的煤与炭 制品的环保型助燃成型剂的生产与使用方法。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煤与炭制品的环保型助燃成型剂生产方法按如下步骤进 行:
(1)备料:A、收购或自制干果外果皮炭,粉碎成粒度小 于100目(即最粗炭粒为100目)的炭粉备用,B、收购或自制 木粉,粒度小于50目备用,C、采集粘土,粉碎成粒度小于80 目粘土粉备用,D、购买α淀粉与Na2CO3备用;
(2)原料的混合:用步骤(1)备好的料,按重量份配比混 合,A、将2-8份干果的外果皮炭粉、0.5-1份木粉和0-1.5 份粘土粉混合搅拌,配制成甲料;B、再将10-30份干果的外 果皮炭粉、0.5-1份木粉和3-5份粘土粉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 乙料;C、15-25份防霉α淀粉糊的制备:以α淀粉∶水=1∶4 的重量比例,再加上占前两者总重量2-3%的Na2CO3在60-80℃ 中混匀制得,现用现制单独保存备用。
本煤与炭制品的环保型助燃成型剂使用方法是将95-105 重量份粉碎成粒度小于80目的竹炭粉和/或木炭粉和/或机制棒 炭粉,与甲料混合,搅拌均匀,再与15-25重量份防霉α淀粉 糊混合,充分搅拌均匀;或将无烟煤粉碎成粒径小于100目的 95-105重量份煤粉,与乙料混合,搅拌均匀,再与15-25重 量份防霉α淀粉糊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再各自按下列步骤分别 制成炭制品与煤制品:
(1)陈化:将混合料陈放5-10min;
(2)压制成型:在块形或棒形或球形或蜂窝饼形成型模具 中压制成型后脱模;
(3)干燥固化:进行机械干燥或窑干或自然干燥,要求炭 制品的含水率2%-5%,煤制品的含水率为10%-14%,即为成品;
(4)包装:炭制品用塑料袋密封包装,煤制品就地码堆后 用箱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用化工原料作助燃成型剂,制成的煤 制品与炭制品燃烧时无烟、无硫臭,无机成型剂添加量少,燃后 废碴少且可回田利用,无环保与环卫后患,易点燃、燃烧热值高, 不影响炭制品的出口创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为文字简明,将本 助燃成型剂的生产方法与使用方法结合,一併介绍。先将用本 助燃成型剂的炭制品的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按8项实施例列于 表1:(表1)
实施例1(对照表1中实施例1相应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 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