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板成形接骨板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9407.3 申请日: 2009-06-11
公开(公告)号: CN101584601A 公开(公告)日: 2009-11-25
发明(设计)人: 陈哲 申请(专利权)人: 陈哲
主分类号: A61B17/80 分类号: A61B17/80;A61B17/70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 兵;黄美娟
地址: 310012浙江省杭州市文***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成形 接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应用的椎板成形接骨板。

技术背景

颈椎手术临床上最常用的按切口进入途径分为二大类,颈椎前路手术和颈椎后路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由Smith和Robinson在1958年首先报道,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脊髓型与根型颈椎病广泛接受的方法。减压目的是恢复神经功能,融合目的是提供稳定,防止椎间异常活动导致神经进一步损伤,保持脊柱对线,椎持椎间高度,保持疗效,防止复发。

通常从患者自身髂骨上凿取三面皮质骨,植入椎间隙进行融合。但较高的取骨区疼痛等并发症,使得近年来较多研制采用圆形或方形的钛合金或碳纤维(PEEK)材料的椎间融合器(Cage)。术中同时辅助应用钛板固定。

近年美国通用公司推出将Cage和钛板“二位一体”式设计的产品,PCB固定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等疾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

颈椎后路手术分为三类:常规椎板切除减压术、扩大性椎板切除减压术和椎管成形术。

常规和扩大性的椎板切除减压术,由于术后颈椎后柱结构破坏,随着瘢痕形成和收缩而影响疗效,远期常出现症状加重,颈部发生“鹅颈”样畸形。

为避免上述缺陷,1977年日本的平林、中野等人开始研究“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1.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一侧椎板全层切开,一侧椎板仅外板切开,将椎板向一侧掀开,扩大椎管。将棘突缝合固定在关节囊韧带上。但术后“关门率”极高;

2.双(正中)开门式椎管成形术:1980年由岩崎洋明提出,1984年宫崎加以改进。但本术式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术中需特殊设备。并术中不能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应用较少;

3.颈椎后路“Z”字成形术:由山口提出,但术中要求细心、耐心,稍有疏忽即造成灾难性后果;故应用极少;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三种术式:

1.在颈椎后路经侧块或椎弓根钉板系统或钉棒系统内固定前提下,作半或全椎板切除减压:目的是增强术后颈椎稳定性,避免术后发生“鹅颈”样畸形,但代价是多节段或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颈部僵直,丧失活动功能;

2.在颈椎后路经侧块或椎弓根钉板系统或钉棒系统内固定前提下,作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优点是较前者改进,保留椎板结构,减少和防止术后瘢痕收缩和压迫。缺点同样是术后颈部僵直,丧失活动功能;

3.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但予以改进:单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最大的优点是术后保留了颈椎各节段的运动功能;最大的缺点是术后“再关门率”很高,最终手术失败。故近年来各学者积极探索,力图改善其术式或固定方式、固定材料。

开门侧重建的方法很多,包括自体棘突、髂骨、异体骨、人工材料、钛板等。将塑形好的间隔物置于门间。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或再加用小型接骨板固定。或用特制的椎板开门成形接骨板(opendoor laminoplasty,ODLP)。

ODLP是目前的最新进展。ODLP为一种异形接骨板。选择大小合适的ODLP,椎板断端插入“板嘴”内,板置于侧块,腹叉靠在侧块断端。调整板位,2.6mm×5.0mm自攻螺钉铆定。如图1、2所示。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在一侧的侧块与椎板交界处完全打断,另一侧的侧块与椎板交界处部分打断,人为造成该处不完全骨折。完全打断处形成开门处,在开门处置入间隔物,以扩张椎管,解除神经压迫;而部分打断处形成“门轴”。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既可以将左侧的侧块与椎板交界处完全打断,右侧的侧块与椎板交界处部分打断,做成由左向右开门;也可以将右侧的侧块与椎板交界处完全打断,左侧的侧块与椎板交界处部分打断,做成由右向左开门。

不管是左开门时,或右开门时,ODLP一端固定侧块,位于手术野的外侧,另一端固定椎板断端,位于手术野的内侧。

ODLP的优点是通过钉板固定,重建颈椎后柱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打开的椎板再关门。

但ODLP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若术中先行开门侧植骨块重建,不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后,则不易选中长度适合的ODLP,并不易安装固定;若先行ODLP安装固定,则植骨块不易理想地进行重建,或容易掉入椎管。并且,术后骨痂可能往椎管内增生、突入,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重新出现不适症状,影响到远期疗效。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哲,未经陈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9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