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植物造景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9532.4 申请日: 2009-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1574038A 公开(公告)日: 2009-11-11
发明(设计)人: 王桂林;吴月燕;李啸洪 申请(专利权)人: 吴月燕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23/04;B44C5/06
代理公司: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翁霁明
地址: 315016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模块化 植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无需强制修剪就可进行无损移栽的模块化植物造景方法,尤其是一种可根据造景需要自由组合的新型园林植物造景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园林绿化施工通常的做法为:根据施工图规定的苗木品种规格,采购苗圃生产的大田栽植的苗木或部分野生苗(一般大树),种植前为确保成活率,需进行强修剪,部分乔木仅留骨架,甚至只留2.8M-3M的光杆(俗称杀头苗),原先完整、优美的树冠移栽后便荡然无存,树木的生长势也因根系的大量损伤不同程度出现缓苗现象,要恢复原有树冠,少则3-10年,甚至永远无法恢复,严重影响植物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且大田苗和野生植物移栽受季节限制,在非正常季节移栽其修剪程度更大,成活率更低,且需采用搭遮阳网架,微喷,生根剂处理等技术措施,造成大量的人力、水电等资源的浪费。大规格苗(一般为胸径≥16cm)在运输装卸及栽植时需用吊机或挖掘机吊装,为防止土球崩散,吊带套扎于树干基部,起吊时易发生向上滑动,导致受力的部位树皮与形成层及输导组织脱离受伤,成活后发现该处树皮已经死亡,成为半边树,失去了观赏价值,不得不另外补种。

近年来,有不少城市和科研机构开始尝试以容器育苗技术应用于林业造林工程和园林植物造景。现代化苗圃采用的生产用容器有很多种,采用的材料也有多种,如用于小苗繁殖的黑色塑料盆装种植袋(俗称橡皮盆);采用尼龙网材料制作的网袋式种植袋,也属于控根型容器;采用吸塑工艺制的带泡眼的可拆装式控根容器则在大型容器栽培(包括大树移栽)上也有应用;采用无纺布材料制作的美植袋,国内生产的最大直径为100cm;采用吹塑工艺或注塑工艺生产的硬质塑料容器是应用最广泛的,已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认可,其成本、方便性和耐久性符合常规性要求。

容器育苗的介质一般选用轻型、透气性好、营养丰富的人工配制的营养土。

但上述容器苗对非专业客户而言,只能知道单种植物的种植效果,而无法把握乔、灌草整体配置后的效果。

类似以上所述容器育苗技术在中国专利等公报及网络上能够方便的搜索到很多,并可作为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强制修剪就可以进行无损移栽的模块化植物造景方法。该方法是:先在苗圃用自制或采购合适的容器,结合人工营造或平缓或起伏的地形,有意识地设计成园林植物造景中较合理优美的多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单元,或植物群落单元与山石、地形结合的组景形式,以组合为单位进行乔灌、地被、景石等混栽,单独成景;以后根据用户需要,将成组或根据用户喜好自由组合编号后实行模块化无损装运、无损移栽,而无需因移栽而修剪,在经地形处理的栽植地进行直接迁移、组景。

所述的乔灌、地被组合类似于制作超大型的盆景,将主景树单株或多株栽于一个便于起吊的容器内,灌木则选择合适的统一规格容器,结合地形、造型需要摆放、固定,间隙可用土填充固定,然后进入正常的养护、造型,成型后以组为单位,并统一编号进行模块化无损装运、无损移栽。

所述的主景树选用乔木,它选树型优美的苗圃地载苗或野生苗,其中选野生苗应分次断根,原地装箱后养护一个生长季节或直接运往苗圃,仅作造型修剪,并尽量保护树冠完整;选用统一规格的行道树,按选定的树木,装入统一的容器中集中养护、成型;选用造型灌木,按选定的树种小苗装入统一规格的容器,成组或成排放置,然后养护,修剪成型。

本发明能够避免常规园林植物的造景施工中的一些弊端,在苗圃用自制或采购合适的容器,结合人工营造或平缓或起伏的地形,以组合为单位进行乔灌、地被、景石等混栽单独成景,用户可根据需要成组购买或根据喜好自由组合编号后实行无损装运、无损移栽,而无需因移栽而修剪,达到组景的完整、直接迁移,即在苗圃看到的即是栽植后的效果。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包括但并不限于:1、小庭园,如别墅、宾馆及住宅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城市公共绿地等局部绿化要求高的局部区域;2、反季节栽种时项目重点区域的植物造景单元。它具有方法简单、可靠,能达到组景的完整、直接迁移,即在苗圃看到的即是栽植后的效果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乔灌、地被、景石组景操作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月燕,未经吴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9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