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9742.3 申请日: 2009-06-18
公开(公告)号: CN101584749A 公开(公告)日: 2009-11-25
发明(设计)人: 杨利群 申请(专利权)人: 杨利群
主分类号: A61K36/58 分类号: A61K36/58;A61P17/04;A61P17/02;A61P39/02;A61P17/00;A61P33/10;A61K125/00;A61K129/0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吴秉中
地址: 317300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消炎 止痒 解毒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一般都采用青霉素等一些西药,这些药毒副作用大,有多人都会引起不良反应。

脚气等一些皮肤瘙痒病,很多都是真菌引起的,有的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市场上有很多种治疗这些病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疗程长,患者难以坚持,而且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暂时消除了瘙痒,容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此类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疗程短,治疗效果好的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苦楝皮70-200、杨梅树皮70-200。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苦楝皮90180、杨梅树皮90-180。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苦楝皮110-160、杨梅树皮110-160。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的苦楝皮和新鲜的杨梅树皮洗干净后晾干,按苦楝皮70-200和杨梅树皮70-200的重量配比进行配料,然后加入到重量为苦楝皮和杨梅树皮总重量3-7倍的白酒中进行浸泡;

2)将上述含有苦楝皮和杨梅树皮的白酒进行煎熬,煎熬沸腾后继续煎熬10-30分钟,然后进行冷却,冷却后装瓶密封保存,即得到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白酒为45度以上的白酒。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苦楝皮90-180和杨梅树皮90-180的重量配比进行配料,然后加入到重量为苦楝皮和杨梅树皮总重量4-6倍的白酒中进行浸泡。

所述的一种消炎止痒解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苦楝皮110-160和杨梅树皮110-160的重量配比进行配料,然后加入到重量为苦楝皮和杨梅树皮总重量5-6倍的白酒中进行浸泡。

苦楝皮,又称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苦楝,义名:翠树、紫花树、森树、楝枣树、火棯树、花心树、苦辣树、洋花森。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回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北至河北,南至云南、广西,西至四川,都有分布。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根皮,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气微弱,味极苦。以干燥、皮厚、条大、无槽朽、去栓皮者为佳。干皮,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以外表皮光滑、不易剥落,可见多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员州等地。此外,陕西、山东、云南、甘肃等地亦产。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主治:治小儿蛔虫,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杀蛲虫,治钩虫病,治瘾疹,治疥疮风虫,治顽固性湿癣,治瘘疮,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治虫牙痛,治蛇咬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利群,未经杨利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9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