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调味笋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0043.6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9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云;孙志栋;凌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23L1/28;A23L1/22;A23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504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调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调味笋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速食食品加工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竹笋加工主要产品有水煮笋、腌制笋、笋干及调味笋等系列,前三者水煮笋、腌制笋和笋干制品系传统产品,其中水煮笋约占30%加工量主要用于出口,常受制于外贸出口形势,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而腌制笋、笋干产品单一,口味单调,且腌制笋特别是羊尾笋易产生亚硝酸盐危害健康,国内销量有限。因此,开发一种既适于大众消费、又有深附加值的天然营养笋系列食品,符合人们崇尚自然的消费需求。
我国开展调味笋研究始于1987年江西省林科所的廖光庐先生(1989,竹类研究,8卷第1期),以早春笋和竹林中后期的遗笋、弱笋及部分冬笋为原料。而后张立钦等(1998,林业科技开发,第6期)以毛笋、小笋为原料开发了辣味笋、雪菜笋丝、油焖笋等系列调味笋;金川等(1999,林业科技开发,第3期)以盛产夏秋的绿竹(俗称马蹄笋)为原料开发了软装调味笋;白卫东等(2006,农产品加工·学刊,第1期)选择以冬笋为原料;李伟荣等(2004,丽水农业科技,第1期)加工的油焖笋以竹笋和雷笋为原料。随着调味笋产品研究和开发的不断发展,目前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产量,在竹笋加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然而,市场上笋产品定位相似,口味单一,不能满足众多消费者的要求,而且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因而开发一种口味独特、符合更大消费范畴、天然安全、食用方便的即食调味笋将成为竹笋加工新的亮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即食调味笋及其加工生产方法,本调味笋产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能达到一年以上,是一种完全天然的营养食品,味道鲜美,开袋即食,比较适应众多地区广大消费者口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食调味笋,以鲜笋丝和食用菌丝为主要原料,与调味佐料混配、灭菌制成,所述鲜笋丝和食用菌丝质量比为50~70∶30~50,所述鲜笋丝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新鲜竹笋于沸水中水煮5~30分钟,新鲜竹笋通常选用新鲜毛笋、雷笋。经漂洗、切丝,脱水(将经水煮熟并切成丝的笋置于离心脱水机中脱水)至含水量为65~95%,制得所述鲜笋丝;所述食用菌丝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食用菌干品加水浸泡5~3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65~85%,切丝,制得所述食用菌丝,密封包装,65~120℃巴氏灭菌20min~60min。食用菌干通常选用干香菇或黑木耳,通常切成长约4cm,宽约0.5cm的丝条。。本发明采用耐高温灭菌的真空复合包装袋做本发明的包装袋。
本发明选用的优质鲜竹笋、黑木耳或香菇等食用菌为原料,科学合理配料,严格控制水煮时间和温度等加工工艺参数和生产过程。鲜笋处理水煮时间要控制好,熟而不烂,一般为沸水中煮5~30分钟;黑木耳或香菇等食用菌干品用水浸泡时间应恰到好处,脆而不裂,一般浸泡5~30分钟。调味佐料可为常规调味料,如食盐、食糖、味精、辣椒等,可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所述食用菌可为常规食用菌类,本发明中选用黑木耳或香菇。
优选的,所述即食调味笋由质量配比如下的原料制成:
鲜笋丝 50~70份
食用菌丝 30~50份
食盐 1.0~5.0份
食糖 2.0~6.0份
味精 0.1~1.0份
辣油 2.0~6.0份
辣椒 0.3~3份
辛香料 1.0~4.0份。
食糖是食用糖的简称,包括的品种较多,但日常食用的主要是白砂糖、红糖或冰糖三种,这三种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辣油即辣椒油,由辣椒粉和植物油制成;辛香料可为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所述即食调味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鲜笋丝制备:新鲜竹笋于沸水中水煮5~30分钟,经漂洗、切丝,脱水至含水量为65~95%,制得所述鲜笋丝;
(2)食用菌丝制备:食用菌干品加水浸泡5~3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65~85%,切丝,制得所述食用菌丝;
(3)调味笋配制:将质量比为50~70∶30~50的鲜笋丝和食用菌丝混合,添加调味佐料,搅拌均匀,真空密封包装,65~120℃巴氏灭菌20min~60min,制得所述即食调味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式窗帘架
- 下一篇:向分组流提供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