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壁零部件车磨加工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0805.2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强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2浙江省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零部件 加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超薄壁零部件的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薄壁零部件的加工,基本上采用单个零部件的加工,步骤为:1、车磨加工:加工时为了防止被加工件的变形,通常采用特种精密夹具、毛坯加大留量、选用高水平技术人员精心慢加工等措施,以减少被加工件的变形,提高产品合格率;2、热处理:超薄壁零部件热处理十分困难,因为超薄壁零部件特别容易变形,所以采用单件固定法(内支撑),加大零部件留量、采用真空热处理炉等。它存在很大的缺陷:1、车磨单件加工由于零部件太薄,加工变形大,工作极为困难;又因毛坯留量大,加工非常费时废品率很高;再者,高水平技术人员很稀缺,用人成本巨大。2、超薄壁零部件的热处理必须采用高档热处理炉子,不但大大增加成本,而且有极大的局限性。
总之,现有技术对超薄壁零部件采用单件的加工,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对于控制被加工件的变形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仍然极为有限,稍有不当就会产生大量废次品。因而如果能把多个工件同时连体加工,然后再切割进行一些后续的加工,则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但这就需要设计新的夹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超薄壁零部件车磨加工夹具,运用此夹具对连体的超薄壁零部件进行加工时,超薄壁零部件不容易变形、不需要很多留量、成本低、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壁零部件车磨加工夹具,包括一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两端分别设有一台阶,自台阶端面到芯轴中部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斜面,所述锥形斜面上套接一套筒,套筒内壁与芯轴锥形斜面锥形配合,所述套筒外端面由设在芯轴台阶上的压板压紧,压板由调节装置调节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为旋合在芯轴台阶上的调节螺母。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芯轴右端中心设有顶尖孔。便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锥形斜面的角度大于所述套筒与芯轴间的自锁角。
本发明车磨加工夹具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数个超薄壁零部件连体进行车磨加工得以实现,使得原来极易变形的超薄壁零部件增加了刚性,不论是车磨加工还是热处理,零部件都不易变形,既可以采用普通加工方式和采用普通的设备,使用一般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又可以提高产量。再者,两件及两件以上的零部件连体加工,毛坯留量也可以减至很小,从而在投料时就节省了原料。总之,本发明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超薄壁零部件车磨加工夹具的实施例,包括一芯轴1,所述芯轴两端分别设有一台阶11,自台阶端面到芯轴中部形成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斜面12,所述锥形斜面上套接一套筒2,套筒内壁与芯轴锥形斜面12锥形配合,所述套筒2外端面由设在芯轴台阶上的压板3压紧,压板由调节螺母4调节压紧。所述芯轴右端中心设有顶尖孔13。所述锥形斜面12的角度大于所述套筒2与芯轴1间的自锁角。
进行车磨加工时,芯轴1上套上套筒2,把数个连体的超薄壁零部件5置于芯轴1上,然后由压板3和调节螺母4调节套筒,使零部件被夹紧,然后把芯轴左端置于卡盘上,右端顶尖孔13置于顶尖上,最后调节卡盘对中就可以进行车磨加工了。在磨床上对连体零部件的外径进行加工后,就可以将该连体零部件用切割分离机进行分离,使之成为单个零部件,最后经车磨床对分离后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其端面和倒角加工,就得到所需零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强,未经张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8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盘、图像形成设备及纸页后处理装置
- 下一篇:无线自行车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