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1407.2 | 申请日: | 200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5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年;顾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永年;顾诚 |
主分类号: | H01H9/30 | 分类号: | H01H9/30;H01H4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接触器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是一种用于防止交流接触器、各类继电器及开关电器在闭合或断开时拉弧的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各类继电器及开关电器在闭合或断开时往往会产生拉弧现象,不但严重损坏其开关触点,还会给用电电路造成种种事故隐患;为了消除开关电器的拉弧现象,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克服拉弧的方法:
(1)采用真空灭弧室或SF6灭弧装置来消除电弧,尤其是在高压大电流领域,这种灭弧装置虽然克服了拉弧现象,能够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本身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维修困难,使用寿命受到限制,不利于普遍推广使用。
(2)采用固态继电器取代普通继电器来消除电弧,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这种灭弧装置虽然也克服了拉弧现象,能够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本身同样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维修困难,且存在容易发热、使用寿命和载流量受到限制的缺陷,也不利于普遍推广使用。
(3)目前还有一种效果较好的消除电弧的方法就是主辅开关消弧电路,其做法是在开关电器主开关的电极两端并联一个辅助电路,且使辅助电路与主开关在闭合或断开时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来达到消弧效果,这种消弧方法虽能有效克服拉弧现象,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辅助电路为可控三端电路,当开关电器的工作电路为交流电路,且负载为电感性负载时,存在浪涌电流和导通波形不太理想的问题,故仍存在局部时段的较高电阻和较高压降问题,这将会给主开关通、断时造成局部程度上的拉弧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灭弧效果欠佳,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包括主开关K1和可控两端电路A;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开关K1为机械式开关,包括有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并联有一可控两端电路A;所述可控两端电路A包括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其第一电压端和所述主开关第一电极端P1共端,第二电压端和所述主开关第二电极端P2共端。
一种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的控制方法,这种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包括主开关K1和可控两端电路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K1与所述可控两端电路A之间存在如下逻辑控制关系:
当开关电器处于导通过程时,所述可控两端电路A首先导通,在延迟时间Δt后,令所述主开关K1闭合,其中,Δt大于所述主开关K1的起弧时间(即所述主开关K1闭合过程中越过爬电距离的时间);
当开关电器处于断开过程时,所述主开关K1首先断开,在延迟时间Δt后,令所述可控两端电路A断开,其中,Δt大于所述主开关K1的起弧时间(即所述主开关K1断开过程中越过爬电距离的时间)。
作为第一个优选,如图2、图5、图6所示,所述交流接触器消弧电路包括主开关K1和可控两端电路A;所述主开关K1由公知的交流接触器或继电器2中的主开关动触头9与主开关左固定触头12、主开关右固定触头13构成;其要点在于:
所述可控两端电路A包括辅开关基体1、辅开关弹簧4、辅开关K2和辅开关动触头滑块11,构成全密封型模块;其中辅开关K2由辅开关动触头5、辅开关左固定触头7、辅开关右固定触头8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永年;顾诚,未经沈永年;顾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4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