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胶与杨树胶的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1428.4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福良;张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89;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胶 杨树 鉴别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药品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涉及一种蜂胶质量控制方法,该 方法是利用液相色谱进行蜂胶与杨树胶的鉴别。
背景技术
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树脂等分泌物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 胶粘性物质。蜂胶具有预防创伤感染、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以 及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现已广泛用于保健行业,并于2005年被列 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蜂胶的需求 量日益增大。
由于蜂胶产量少,价格相对较高,一些不法分子用杨树芽提取物来假冒蜂 胶提取物,这些杨树胶在颜色、气味、形状上都与真蜂胶十分相似。这种假蜂 胶的生产成本要大大低于真蜂胶,用其制成的蜂胶产品,自然成本就低了很多。 假蜂胶尽管在总黄酮等方面有与真蜂胶相似之处,但它没有蜜蜂在加工蜂胶过 程中所添加的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而且假蜂胶的原料及加工过程会带来很多不 安全因素,因此,用伪劣杨树胶作原料的产品流入市场,贻害无穷。而我国现 有的蜂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主要的检测项目是:状态、气味、颜色、乙醇 提取物含量、蜂蜡、氧化时间、总黄酮含量等。这些指标无法检测出掺有杨树 胶的蜂胶,更无法分辨提纯过的蜂胶和杨树胶。由于缺少相应的真假蜂胶鉴别 的方法,质量监管部门及加工、贸易企业无法在蜂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进行有 效的监管和控制,假蜂胶以假乱真,使真蜂胶的价值无法体现,消费者的权益 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鉴定蜂胶的质量和真伪具有十分重要的 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胶与杨树胶的鉴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准确高 效的液相色谱法对以杨树为主要胶源植物生产的蜂胶与杨树胶进行鉴别,以控 制蜂胶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1)将蜂胶用95%乙醇超声提取、离心、过滤,得到蜂胶提取溶液;
(2)除去蜂胶乙醇提取液中的乙醇,加入氯仿萃取,用分液漏斗除去氯仿 相,反复几次,留下水相,挥净水相中的氯仿,用流动相定容;
(3)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得到蜂胶的色谱图;
(4)重复上述(1)、(2)、(3)的方法,得到杨树胶和掺有杨树胶的蜂胶的色谱 图;
(5)将纯蜂胶,杨树胶和掺有杨树胶的蜂胶的色谱图进行比较,从而判断 蜂胶的真假。
本发明所述的液相色谱仪的条件为:流速为0.5~1.0mL/min,检测波长为 213~220nm或260~270nm,进样量为2~10μL,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250mm,5μm)或相当的色谱柱,柱温为25~30℃。
本发明所述的流动相为甲醇∶0.5%H3PO4=14∶86(容积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蜂胶与杨树胶的鉴别方法在蜂胶与杨树胶 鉴别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蜂胶指纹图谱中有两个明显的峰,而相同条件下杨树胶中不 含有这两个峰,根据这两个峰出现的先后分别编号为1号峰和2号峰;杨树胶指 纹图谱中有两个明显的峰,在相同条件下蜂胶中不含有这两个峰,分别编号为 3号峰和4号峰。根据上述方法,分别测定了蜂胶、杨树胶和掺入不同比例的蜂 胶的指纹图谱。由得到的色谱图可知,蜂胶指纹图谱中含有1号和2号特征峰, 不含有3号和4号峰;杨树胶指纹图谱中含有3号和4号峰,不含有1号和2号峰; 而掺有10~30%杨树胶的蜂胶中同时含有1、2、3和4号峰。
本发明经采自不同地区的以杨树为主要胶源植物生产的蜂胶样本进行反 复验证,证明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行性强,因此,可以鉴别蜂胶 与杨树胶,同时可以判断蜂胶中是否掺入杨树胶。
本发明方法运用HPLC法进行蜂胶质量控制,方法中所涉及的蜂胶与杨树 胶各自特征峰明显,相互间没有干扰,易鉴别,因此不需使用质谱、标准品等 进行确证,降低了成本,而且本发明方法灵敏度高,易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1蜂胶的色谱图。
图2为实例1杨树胶的色谱图。
图3为实例1掺入10%杨树胶的色谱图。
图4为实例1掺入20%杨树胶的色谱图。
图5为实例1掺入30%杨树胶的色谱图。
图6为实例2蜂胶的色谱图。
图7为实例2杨树胶的色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