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全自动电机转子平衡机的动磁铁型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1470.6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曾胜;赵良梁;吴殿美;楼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集智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6 | 分类号: | H02K1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30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全自动 电机 转子 平衡 磁铁 被动式 电磁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阻尼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电机转子平衡机的动磁铁型被动式电磁阻尼器。
背景技术
电机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其中转子由于受材料、制造工艺及装配的影响,存在不平衡量。这样当转子在转动时会产生振动,带来噪音、缩短产品寿命等不良影响,甚至带来危险,因此必须对其转子进行动平衡。
动平衡的校正设备可分为两大类,即手工校正动平衡机和全自动平衡机。手工校正动平衡机成本较低,但是生产效率低下,平衡精度也不高,且对转子的切割较多,进而其电气性能的削弱造成电机性能退化,不能满足高效生产优质电机的需要。与此相比,全自动平衡机则生产效率等高,平衡精度高,能够对转子切削进行优化,但是机器价格相对较贵。目前随着我国电机业的发展,采用全自动平衡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全自动电机平衡机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转子不平衡量的测量问题。不平衡量的测量在平衡测试机上完成。平衡测试机分两类,一类是硬支撑平衡测试机,另一类是软支撑平衡测试机。前者一般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振动,后者采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来测量振动。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国内外全自动电机平衡机的平衡测试机普遍采用的是具有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软支撑平衡测试机。
全自动电机平衡机是长周期运行的自动化设备,每班(8小时)要处理的转子多达两千只以上,软支撑平衡测试机采用的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经常出现断线故障。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中的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是接触式的动圈传感器。随工件振动的动圈产生的振动信号通过两根铜导线引至静件。每处理一只转子,这两根铜导线要弯折两百次之多。如此,铜导线一天总共弯折二十万次以上,机器长期运行,铜导线极易产生疲劳断裂。这是一个即使采用优质铜导线也难于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接触式的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中的铜导线的疲劳断裂,可以采用非接触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来替代它。
采用非接触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平衡测试机缺乏应有的阻尼。平衡测试机必须花费很长时间才能使转子的瞬态振动消除而得到稳态振动值,这将大大影响机器的处理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动磁铁形式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
目前的电磁阻尼器有多种形式,首先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主动式电磁阻尼器中有微处理器和功率放大器,结构复杂,不适合平衡测试机。而被动式多采用通电线圈与导磁的铁质动件的组合,可能产生静态吸引力,同样不适合平衡测试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电机转子平衡机的动磁铁型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是采用动磁铁和静线圈组合的被动式电磁阻尼器。
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阻尼器壳体、永磁铁、闭合静止线圈、线圈支架、导力杆、导力杆夹具和需要提供阻尼的物体。闭合静止线圈绕制在线圈支架上,并固定在阻尼器壳体内,导力杆的一端穿入安装在阻尼器壳体内的线圈支架孔,并与安装在线圈支架孔内的永磁铁固接,导力杆的另一端通过导力杆夹具与需要提供阻尼的物体固接。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实现;
2)通过非接触的方式产生阻尼,且阻尼是线性阻尼;
3)阻尼的大小可以通过闭合静止线圈2与永磁铁4之间的相对距离来方便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动磁铁型被动式电磁阻尼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采用动磁铁型被动式电磁阻尼器的平衡测试机。
图中:1-阻尼器壳体,2-永磁铁,3-闭合静止线圈,4-线圈支架,5-导力杆,6-导力杆夹具,7-平衡测试机门框,8-电涡流位移传感器,9-平衡测试机簧片,10-平衡测试机浮块,11-被测量电机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阻尼器壳体1、永磁铁2、闭合静止线圈3、线圈支架4、导力杆5和导力杆夹具6;闭合静止线圈3绕制在线圈支架4上,并固定在阻尼器壳体1内,导力杆5的一端穿入安装在阻尼器壳体1内的线圈支架4孔,并与安装在线圈支架4孔内的永磁铁2固接,导力杆5的另一端通过导力杆夹具6与需要提供阻尼的物体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集智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集智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伺服系统中交流伺服电机的自动辨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调天线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