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济型承插自封式锥形染色筒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1544.6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B65H75/1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济型 自封 锥形 染色 筒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济型承插、自封式锥形染色筒管,属于染色配件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筒子纱染色的筒管种类繁多,从形状上看主要有直筒管和锥形筒管,二者各有千秋。传统直筒管一般采用高强度塑料制成,使用寿命长,染色时不需要金属垫片,但投资成本比较高,染色后还需要倒筒,将纱线退绕到锥形纸管上,才能利于后期织造。传统锥形筒管染色后无需倒筒,可直接交付织造厂使用,但染色时需在筒管之间加金属垫片,这样即增加了染液的泄漏点,密封性较差,易影响染色质量。
最近现有技术公开了和专利号为200620102249.4的一种承插自紧式染色筒管,其服了传统染色筒管的不足,做到了相邻两个筒管之间利用台阶定位即可,无需加设金属垫片,因而避免了金属垫片引起的染色不均匀的质量问题;时,仍具有用锥形染色筒管染色后无需倒筒,可保持纱线纤维结构完整,不起毛、起球的优点。该染色筒管为一次性使用,在已有技术确保不泄漏染液,密封可靠的前提下,为考虑大批量生产的成本问题和后期以高速退绕效率问题,现急需研究一种结构精炼的染色筒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原材料来降低生产成本、调整锥度使其标准化,有利于后期高速退绕的经济型承插自封式锥形染色筒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经济型承插自封式锥形染色筒管,包括管壁上分布有具锥度的凸肋和绕凸肋的周向筋并形成通孔的锥形筒管,锥形筒管的较大端内壁设有定位肩、较小端上设有供相邻锥形筒管较大端配合套入的收缩部,其特征在于:在较大端外壁上相邻两凸肋间开设有凹槽,较小端的内壁尺寸为配合现有纱杆配件安装,较小端内径比外径小3~4mm,锥形筒管的管壁锥度按1.5°~9.3°制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收缩部与锥形筒管外壁间形成一限位台阶,限位台阶至较小端口的距离等于较大端口至定位肩的距离,距离为3~30mm,收缩部与定位肩至较大端端口部位为间隙配合,单边间隙的垂直距离为0.05~0.5mm。
所述收缩部外壁与定位肩至较大端端口部位具有承插自紧式配合的锥度。
所述凹槽槽底至较大端内壁的壁厚为0.6~4mm。
本发明采用定位肩和合理的配合锥度,使用方便,只要将相邻筒管套置利用台阶配合相连即可,无需金属垫片,且端面自封,阻隔染液的密封性更加可靠。同时,只要改变定位肩的内径大小,即可改变筒管较小端的尺寸,从而设计出有利于高速退绕的最佳锥度的锥形筒管。因此,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密封可靠、降低生产成本、染色质量好、退绕顺利、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经济型承插自封式锥形染色筒管,包括管壁上分布有具锥度的凸肋11和绕凸肋11的周向筋12并形成通孔2的锥形筒管3,周向筋12与各凸肋11的底部相连,为一体式结构,各周向径3之间平行设置,凸肋11在管壁上为轴向均布或对称且不均布的排列方式。锥形筒管3的较大端31内壁设有定位肩4、较小端32上设有供相邻锥形筒管较大端31配合套入的收缩部5,在较大端31外壁上相邻两凸肋11间开设有凹槽6,较小端32的内壁尺寸为配合现有纱杆配件安装,较小端32内径比外径小3mm~4mm,锥形筒管3的管壁锥度即管壁斜边至锥形筒管3轴线的夹角度数为1.5°~9.3°,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作1.5°~9.3°范围内的不同锥度的染色筒管。
其中,收缩部5与锥形筒管3外壁间形成一限位台阶7,限位台阶7至较小端口的距离等于较大端口至定位肩4的距离,距离为3~30mm,收缩部5与定位肩4至较大端31端口部位为间隙配合,单边间隙的垂直距离为0.05~0.5mm。收缩部5外壁与定位肩4至较大端31端口部位具有承插自紧式配合的锥度。凹槽6槽底至较大端31内壁的壁厚为0.6~4mm,优选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国周针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1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于天然纤维素片材上的银纳米颗粒原位制备方法
- 下一篇:纸币转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