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客车安全逃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2450.0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刚;代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承刚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云 |
地址: | 550001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安全 逃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客车,尤其涉及一种轿客车的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许多汽车都设有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 保护装置,当发生车祸时这些安全装置会自动对架乘人员进行保护。即便 如此,仍有相当比例的驾乘人员在车祸中伤亡;这主要是因为在发生车祸 前的瞬间驾乘人员不能实施安全有效的逃离,而是被困在车中并受到了强 力的撞击、挤压所致。因此多年以来,在车祸发生前的瞬间如何能让驾乘 人员成功、安全地逃离座舱一直是各大汽车制造商努力突破的一个重要课 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 够在车祸发生前的瞬间帮助驾乘人员自动、安全逃离座舱的轿客车安全逃 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座舱、镶插在该 座舱中的逃生单元以及设置在该座舱中弹射装置构成;所述座舱由固定在 车底盘上的底板、固定在该底板上的舱体构成,所述逃生单元包括前端设 有空腔的滑板、固定在该滑板后端的后备箱、设有安全带并固定在滑板上 的座椅,所述弹射装置由位于滑板前端并固定在底板上的千斤顶、设置在 空腔中的弹簧、设置在千斤顶和弹簧之间的垫板构成;在底板上设有将滑 板锁紧的电控锁紧机构。
在滑板的背面设有滑轮,在底板上对应于滑轮位置设有滑槽;在座椅 靠背的后面设有备用伞包在后备箱上设有与舱体相吻合的后窗。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在传统轿、客车的基础上将原来固定连 为一体的座舱和后备箱改为了可分离的镶嵌组合式结构,并在原来座舱的 底板上设置了一个可移动的由滑板、座椅以及后备箱等部件所构成的逃生 单元, 同时又在原来的座舱中设置了弹射装置;因此,在车祸发生前的瞬间,利 用该弹射装置能够将驾乘人员连同整个逃生单元向车后弹射出去,从而实 现了驾乘人员安全逃离座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广大汽车设计人 员的一个难题,彻底改变了传统安全保护装置只能将人员束缚车中的被动 防御模式,减少了人员的伤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逃生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座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舱体1 底板2 滑板3 后备箱4 后保险杠5 后窗6 座椅7 滑槽8 千斤顶9 垫板10 电控锁紧机构11 空腔12 弹簧13 滑轮14 锁孔15 备用伞包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 明: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是在轿、客车的传统座舱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 它由座舱、镶插在该座舱中的逃生单元以及设置在该座舱中弹射装置构成。 其中,所述座舱由固定在车底盘上的底板2、固定在该底板上的舱体1构 成,舱体1是一个尾部敞口、其余部位均与传统座舱结构相同的罩壳;所 述逃生单元由滑板3、固定在该滑板后端的后备箱4、固定在滑板3上并设 有安全带的座椅7构成,滑板3的前端设有空腔12;所述弹射装置由位于 滑板3前端并固定在底板2上的千斤顶9、设置在空腔12中的多个弹簧13、 设置在千斤顶9和弹簧13之间的垫板10构成;整个逃生单元可以镶插在 座舱中并由设置在底板2上的多个电控锁紧机构11通过设在滑板3背面的 对应锁孔15将其锁紧,当逃生单元被锁紧时后备箱4与舱体1恰好吻合对 接。
为了减少摩擦,确保逃生单元能够被顺利弹出,在滑板3的背面设有 两排滑轮14,在底板2上对应于滑轮14的位置设有两条滑槽8;滑轮14 可在滑槽8滚动。
若在险峻的地段发生车祸,为了防止逃生单元在被弹出以后快速坠落 悬崖,在最后一排的座椅7靠背后面还可以设置备用伞包16;当逃生单元 被快速弹出去以后,在强大气流的作用下,备用伞包16会自动打开而使逃 生单元缓慢坠落,从而达到保护人员的目的。
对于三箱轿车而言,与舱体1尾部相吻合的后窗6通过其底边固定在 备箱4上,后窗6的其余三边通过防水密封条与舱体1的尾部搭接;对于 敞蓬轿车而言,则不需设置后窗6;对于两箱轿车而言,将后窗6固定在 后备箱的门框上即可。
为了美观,在后备箱4的底边还可固定一个与舱体1尾部能够吻合对 接的后保险杠5。
工作原理:驾乘人员用安全带将自身固定在座椅7上,通过设置在仪 表板上的控制装置启动千斤顶9工作,千斤顶9通过垫板10使弹簧13压 缩而积蓄能量;当驾驶员预见到即将发生车祸时,按下设置在仪表板上的 电控锁按钮,电控锁紧机构11的锁销从锁孔15中脱出,整个逃生单元连 同驾乘人员一起在弹力的作用下被向后快速弹出,后窗6与舱体1分离, 同时备用伞包16在气流的作用下自动打开,驾乘人员成功逃离、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承刚,未经王承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