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3559.6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罗利华;彭靓;张文增;薛伟锋;阎建武;彭晓华;曾攀;徐济民;马献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力 输送 保护 自动 加入 装置 | ||
1.一种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料仓(101)、气力输送设备(200)、中间料斗(1)、电动阀门(2)、加料管(3)、小料斗(4)、螺旋给料机(5)、二维运动机构(6)和基座(7);所述的大料仓(101)位于距离结晶器(91)较远处,用于存放大量保护渣(94);所说的气力输送设备(200)连接大料仓(101)和中间料斗(1),通过气力输送方式将保护渣从大料仓(101)输送到中间料斗(1);所述的中间料斗(1)的下方出口管通过电动阀门(2)与加料管(3)的一端相连通,加料管(3)的另一端与小料斗(4)的上部相连通,小料斗(4)的下部与螺旋给料机(5)的进料口固接,螺旋给料机(5)固接于二维运动机构(6)的末端,二维运动机构(6)的底座固接于基座(7),所述的基座(7)与中间罐车(90)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给料机(5)采用无轴螺旋给料机,包括电机(51)、给料管(52)和螺旋件(53),所述的电机(51)的输出轴与螺旋件(53)的一端相连,螺旋件(53)位于给料管(52)中,给料管(52)的一端与电机(51)的外壳固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维运动机构(6)采用二维直角坐标运动形式,包括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和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所述的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和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均包括固定底座(611、621)、导轨、电机(613、623)、传动机构和运动滑块(612、622);在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和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中均有:导轨和电机(613、623)与固定底座(611、621)固接,运动滑块(612、622)套接在导轨上,电机(613、623)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运动滑块(612、622)相连;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的固定底座(611)固接于所述的基座(7)上;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的运动滑块(612)与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的固定底座(621)相固接;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的运动滑块(622)与螺旋给料机(5)相固接;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与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的第一直线运动单元(61)和第二直线运动单元(62)上均设置有行程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阀门(2)的出口法兰中心点与小料斗(4)的上部入口处中心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90°;所述的二维运动机构(6)位于中间罐车(90)的侧翼下方,板坯连铸结晶器口(91)的长边的延长线经过该侧翼下方;所述的中间料斗(1)和小料斗(4)的上部均开有通气孔(12、42),该通气孔接有除尘装置或覆盖有透气但不漏渣的除尘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料斗(1)中设置有第一料位开关(11),在小料斗(4)中设置有第二料位开关(41),在大料仓(101)中设置有第三料位开关(1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力输送设备(200)采用密相气力输送方式实现,包括压缩气源(201)、第二电动阀门(301)、发送罐(204)、电磁阀(202)和输送管(203);所述的第二电动阀门(301)安装在大料仓(101)的下部输出管上,发送罐(204)的顶部与第二电动阀门(301)相连通,发送罐(204)底部通过所述的输送管(203)与中间料斗(1)的上部相连通,来自压缩气源(201)的压缩气体管道经电磁阀(202)与发送罐(204)和输送管(203)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力输送式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料斗(1)固接于钢水罐操作平台(93)上;所述的加料管(3)包括上软管(31)、快速接头(32)、中部加料管(33)和下软管(34);所述的上软管(31)和下软管(34)均采用可弯曲的软管;所述的上软管(31)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2)与中间料斗(1)相连通,上软管(31)的另一端与中部加料管(33)的一端相连通,中部加料管(33)的另一端通过下软管(34)与小料斗(4)的上部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的快速接头(32)安装在从电动阀门(2)到上软管(31)的连接处,或者从上软管(31)到中部加料管(33)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35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