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热还原制备有色金属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4352.0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卫东;魏国兵;彭晓东;苏中华;汤燕;赵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5/16 | 分类号: | C22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还原 制备 有色金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热还原制备有色金属的方法,属于真空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冶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包括有色金属的热还原提取以及分离、精炼、富集等。涉及的有色金属包括镁、铝、锶、锂等。
现有的真空热还原技术的工艺一般过程为:(1)煅烧含金属元素的矿石,制备金属氧化物,(2)球磨细化金属氧化物颗粒,(3)按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配制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助剂,(4)混合并压制成块,(5)将块状物料放入真空还原罐中进行反应,冷凝提取金属。
现有的真空热还原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反应物为颗粒状的无机物,颗粒自身及颗粒间的热量传输效率低,生产效率低;二是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及生成的渣相处于静止状态,反应物之间的接触率低,甚至会出现渣相阻碍反应物间相互接触进行还原反应的情况,质量传输效率低,还原速度和还原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真空热还原技术中存在的热量传输、质量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和还原率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根据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配制反应物,与反应物质量0.1-20倍的磨球一同放入还原罐中进行球磨下的真空热还原反应,获得金属蒸汽并冷凝得到凝聚态金属。其中,球磨可通过旋转反应罐或搅拌反应物料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显著提高真空热还原过程的能源、资源利用率,提高还原过程的技术经济效益:
(1)在反应物料中加入了磨球,而且反应过程中磨球与参与反应的各种材料、还原罐内壁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带来的益处有:磨球是热量传输的良好介质,从还原罐获取热量后,快速、均匀地传递给所有反应物,提高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传输效率;磨球能磨细并搅拌反应体系,增强反应物间接触几率,防止反应生成的渣相阻碍反应物间的相互接触,提高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传输效率。
(2)省却了压块工艺,可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备料,反应原材料为:MgO含量40%的煅烧白云石,碳粉和氟化钙,配料质量比为:MgO∶C∶CaF2=100∶54∶16,磨球为氧化铝磨球,质量为煅烧白云石、碳粉和氟化钙三者质量之和的0.1倍;
(2)将物料装入真空还原罐,将反应物温度控制在1400±50℃、真空度控制在20-200Pa,同时旋转真空还原罐,还原1小时;
(3)收集还原生成的金属蒸汽并冷凝为凝聚态金属镁。
实施例2:
(1)备料,反应原材料为:MgO含量40%的煅烧白云石,工业一级SrO,萤石和硅含量75%的硅铁,配料质量比为:MgO∶SrO∶Si∶CaF2=100∶140∶50∶10,磨球为氧化铝磨球,质量为煅烧白云石、SrO、萤石和硅铁四者质量之和的20倍;
(2)将物料装入真空还原罐,开启搅拌装置,搅拌反应物料,将反应体系加热为1200±50℃,真空度1-20Pa下还原1小时;
(3)收集还原生成的金属蒸汽并冷凝为凝聚态的Mg-Sr合金。
实施例3:
(1)备料,反应原材料为:氧化锂、铝,配料质量比为:Li2O∶Al=100∶80,磨球为氧化铝磨球,质量为氧化锂和铝质量之和的10倍;
(2)将物料装入真空还原罐,开启搅拌装置,搅拌反应物料,将反应体系加热为1000±50℃,真空度0.1-10Pa下还原5小时;
(3)收集还原生成的金属蒸汽并冷凝为凝聚态金属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水脱硫搅拌器
- 下一篇:一种洗发水瓶盖注塑模具的旋转翻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