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气体混合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4555.X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逄锦伦;文光才;孙东玲;杜子健;龙伍见;张志刚;周厚权;秦晓强;李新建;陈宾;康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气体 混合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气体混合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高精度气体混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中列举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固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易燃、易爆等有毒有害气体因为事故需要排放,如果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火炬燃烧的方法实现气体处理,在处理燃烧易燃、易爆等气体时为了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需要控制可燃物和氧气的配比,如对于甲烷气体来说,为了能够实现充分燃烧需要VCH4∶O2=1∶2,另外,气体在混合后如果混合不均匀,其燃烧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气体混合系统,采用了自动控制的配气罐系统和水箱系统,通过控制配气罐内水位的升降以及两者的流速,在罐体内进行可燃气体和氧气的混合,从而实现两者的最佳混合比,使气体实现充分燃烧,达到无害处理的目的;并且本系统还可以实现两套配气罐系统的配合使 用,从而实现连续不间断的混气-排气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气体处理的效率。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气体混合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精度气体混合系统,包括缓冲气罐、配气系统I和水箱;
所述配气系统I包括变频鼓风机I和至少一个配气罐I,所述变频鼓风机I设置在配气罐I的顶部且通过单向阀C与配气罐I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配气罐I的上部通过连接管道A与缓冲气罐相连通,所述配气罐I与缓冲气罐之间的连接管道A上设置有单向阀A,所述配气罐I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燃烧器相连接的连接管道B,所述连接管道B上设置有单向阀E,所述配气罐I的底部通过水泵I与水箱相连;
所述配气罐I的内部空腔内均设置有上液位触发装置I和下液位触发装置I,所述上液位触发装置I设置于配气罐I内部空腔的上部空间内,所述下液位触发装置I对应于上液位触发装置I设置于配气罐I内部空腔的下部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配气系统II,所述配气系统II包括变频鼓风机II和至少一个配气罐II,所述变频鼓风机II设置在配气罐II的顶部且通过单向阀D与配气罐II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配气罐II的上部通过连接管道C与缓冲气罐相连通,所述配气罐II与缓冲气罐之间的连接管道C上设置有单向阀B,所述配气罐II的上部还设置有与外部燃烧器相连接的连接通道D,所述连接管道D上设置有单向阀F,所述配气罐II的底部通过水泵II与水箱相连;
所述配气罐II的内部空腔内均设置有上液位触发装置II和下液位触发装置II,所述上液位触发装置II设置于配气罐II内部空腔的上部空间内,所述下液位触发装置II对应于上液位触发装置II设置于配气罐II内部空腔的下部空间内;
进一步,当只采用配气系统I时,所述配气罐I的内部均设置有混气整流装置,所述混气整流装置包括垂直设置于配气罐I罐体中轴位置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中空形成进气腔室,所述进气腔室与变频鼓风机的出气通道相连接;
所述混气整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根中空的整流支管,所述整流支管一端封 闭,另一端水平连通于进气管的进气腔室,所述整流支管的管身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道;
进一步,当同时采用配气系统I和配气系统II时,所述配气罐II的内部设置有混气整流装置,所述混气整流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配气罐II的罐体中轴位置处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中空形成进气腔室,所述进气腔室与变频鼓风机的出气通道相连接;
所述混气整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根中空的整流支管,所述整流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水平连通于进气管的进气腔室,所述整流支管的管身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道。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的管身上沿同一水平面呈放射状均匀设置有多根整流支管,形成水平设置的整流支管架;沿进气管的轴向均匀并列设置有多组整流支管架;
进一步,所述出气孔道均匀布置于整流支管的管身一侧且上下相邻的整流支管的出气孔道布置方向同侧,所述出气孔道的轴线扭曲,形成弯曲孔道;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道A和连接管道C上分别设置有气体浓度传感器I和气体浓度传感器II,所述缓冲气罐的出口管道上设置有稳压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