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油泵链轮去毛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4737.7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余学华;冯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清平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16H55/30 | 分类号: | F16H55/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0021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油泵 链轮 毛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链轮加工去毛刺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摩托车油泵链轮去毛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摩托车油泵链轮,主要用于摩托车,是其发动机主轴链轮,用于链条传动,该链轮由于传动的需要同一链轮上由多圈齿组成。目前在加工中还是利用传统的滚齿方法加工。在去除毛刺时,由于该链轮由多圈齿组成,每圈齿与相邻一圈齿环形槽小,锉刀无法伸入每圈齿与相邻一圈齿环形槽之间,且去毛刺时锉刀会划伤齿面,沿用一般工艺流程即用锉刀去除毛刺所有毛刺就无法操作。操作中发现此种结构的零件产生毛刺的部位有3处,其中2处在每圈齿与相邻一圈齿环形槽里,所以现在都是采用小刮刀逐齿挑除毛刺,速度极慢,还不能完全保证不划到齿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去除摩托车油泵链轮毛刺且不伤齿面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油泵链轮去毛刺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用滚齿机加工得到链轮毛坯;
(2)将链轮毛坯进行淬火处理;
(3)把经过淬火处理的链轮毛坯固定,然后将锯片伸入链轮齿圈与齿圈之间的环形槽内来回拉动,使得齿圈端面的毛刺被去净:链轮经过淬火处理处理,此时链轮毛坯硬度高,比较脆,然后锯片伸入链轮齿圈与齿圈之间的环形槽内来回拉动,非常容易就将毛刺拉断脱落,同时硬度高,操作中也不会挂伤齿面。
(4)再将去除毛刺后的链轮毛坯进行回火处理得到摩托车油泵链轮。最后经过回火处理,增强链轮毛坯的韧性,达到所需硬度和韧性成为合格的链轮。
上述步骤(2)中淬火处理的温度为830~850℃;淬火处理的时间为50~70分钟。
上述步骤(3)中将链轮毛坯套在工作台固定的定位杆上,在定位杆上穿成一串,用锯片从上到下依次去除毛刺。工人在操作中一支手把住毛坯,另一支手将锯片伸入链轮齿圈与齿圈之间的环形槽内,然后转动链轮毛坯使得整圈的毛刺快速去除,从上到下重复依次操作,快速将一串链轮毛坯去除。
上述步骤(4)中回火处理温度为190~200℃;回火处理为100~120分钟。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传统的锉刀去除毛刺所有毛刺后,再进行最终热处理整体淬火回火,改变为先淬火再去除毛刺然后才回火,在去除毛刺时就可以利用据片进行清理,相比小刮刀逐齿挑除毛刺加工的速度快了十几倍,还能保证产品不被划伤,提高产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中链轮毛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中链轮毛坯装在工作台上去毛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摩托车油泵链轮去毛刺的方法,
(1)先用滚齿机加工得到链轮毛坯1;
(2)将链轮毛坯1进行经过70分钟,温度为830℃的淬火处理;
(3)把淬火处理的链轮毛坯1固定,然后将锯片伸入链轮齿圈与齿圈之间的环形槽内来回拉动,使得齿圈端面的毛刺2被去净:
(4)再将去除毛刺后的链轮毛坯1进行120分钟,温度为190℃的回火处理得到图1所示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摩托车油泵链轮去毛刺的方法,
(1)先用滚齿机加工得到链轮毛坯1;
(2)将链轮毛坯1进行经过50分钟,温度为850℃的淬火处理;
(3)把淬火处理的链轮毛坯1固定,然后将锯片伸入链轮齿圈与齿圈之间的环形槽内来回拉动,使得齿圈端面的毛刺2被去净:
(4)再将去除毛刺2后的链轮毛坯1进行100分钟,温度为200℃的回火处理得到图1所示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摩托车油泵链轮去毛刺的方法,
(1)先用滚齿机加工得到链轮毛坯1;
(2)将链轮毛坯1进行经过60分钟,温度为840℃的淬火处理;
(3)把淬火处理的一个个链轮毛坯1套在工作台4固定的定位杆3上,在定位杆3上穿成一串,锯片伸入链轮齿圈与齿圈之间的环形槽内来回拉动,从上到下依次去除毛刺,使得齿圈端面的毛刺2被去净:
(4)再将去除毛刺后的链轮毛坯1进行110分钟,温度为195℃的回火处理得到图1所示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清平机械厂,未经重庆清平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