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织方法、编码方法、交织器与编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4887.8 | 申请日: | 200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金莹;花文健;汪绍芳;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27 | 分类号: | H03M1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织 方法 编码 编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编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织方法、编码 方法、交织器与编码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要求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 技术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比如,可以采用多天线技术,自 适应编码调制技术等。但是,在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的同时, 还要保证可靠通信。在保证通信可靠性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信道编 码技术,如Turbo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简 称:LDPC)来保证。其中,Turbo码具有编码简单,译码性能逼近香农容 量限,能够灵活支持各种码率等特点,特别适合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使用。
通常,一个标准的Turbo码是由两个卷积码编码器通过一个内码交织 器并行级联而成。其中的分量码编码器是具有递归结构的系统卷积码编码 器。在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 取全球互通)系统中,使用的一种CTC(Convolutional Turbo Code,卷积 Turbo码)是基于两个双输入的递归系统卷积码编码器通过一个内码交织 器并行级联而成,同时具有循环结尾的特点。即:分量码编码器经过编码后, 分量码编码器的移位寄存器的终止状态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相同,为了 满足这一条件,要求输入的数据块长不能为7的倍数。。
现有WIMAX系统中,CTC采用ARP(Almost Regular Permutation, 准规则交织)方法进行内码交织。具体交织形式可以用如下函数表示:
π(j)=(P0*j+d(j))modL,j=0,1,2,...,L-1
其中,L表示待编码的信息符号个数,P0与L互素,d(j)是一个周期 为C的偏移向量,其中C表示环长。对于一个ARP交织器,待编码的数 据块长要求是C的整数倍。
现有WIMAX系统中,CTC编码时数据块长的取值有{48,72,96, 144,192,216,240,288,360,384,432,480,960,1920,2880,3840, 4800},单位为比特(bit)。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采 用以上数据块长的取值,在编码时需要填充比特数目较多,导致系统的频 带利用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织方法、编码方法、交织器以及编码器,可以 在编码时减少填充比特数目,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织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一输入序列进行信息比特对内交织,得到第一序列;
对所述第一序列根据函数π(j)进行交织,得到一输出序列;
其中,对于j=0,1,2,...,N-1,所述函数π(j)满足:
当jmod4==0时,π(j)=(P0·j+1)modN;
当jmod4==1时,π(j)=(P0·j+1+N/2+P1)modN;
当jmod4==2时,π(j)=(P0·j+1+P2)modN;
当jmod4==3时,π(j)=(P0·j+1+N/2+P3)modN;
其中,π(j)表示所述输出序列的信息比特对在所述第一序列中的位置索 引号,N表示所述输入序列的信息比特对个数,P0、P1、P2和P3为交织偏移 量参数,2N为所述输入序列的数据块长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