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正极材料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5111.8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3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游军飞;张意;先雪峰;刘会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50;H01M4/52;H01M4/04;H01M10/36;H01M10/40;C01G53/04;C01B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使用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镍-锰- 钴-氟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及其前驱体、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正极材料 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钴酸锂,它具有较好的电 化学性能,但是它的容量偏低、安全性欠佳、价格昂贵等问题随着电 池的发展逐渐显露出来,迫切需要其它材料代替。目前可以替代钴酸 锂的材料有镍酸锂、锰酸锂、锰酸锂等,镍酸锂容量较高,但是制备 较困难,难于合成性能较好的材料,安全性差;锰酸锂安全性好,成 本低,但是其比容量相对较低,高温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也限制了 其大规模应用。
锂镍钴锰氧材料(LiNixCoyMn1-x-yO2)集合了前面三者的优点, 体现出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能,并且其工作电压在3-4.5V,高于现有材 料,能满足现在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提出的高能量密度的要求。
目前锂镍钴锰氧材料合成方法基本上采用高温固相法和液相共 沉淀法。高温固相法只是简单混合,很难使三种过渡金属均匀分布, 达不到掺杂的预期效果。并且这种混合导致材料的反应需要更高的温 度和更长的反应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对材料的应用有很大的限制。
液相共沉淀法一般是将镍盐、钴盐、锰盐的水溶液和OH-或碳酸 根沉淀剂一起共沉淀生成前驱体,接着将该前驱体与含锂的化合物的 混合后经高温固相烧结得到锂镍钴锰氧材料。现有技术中的液相共沉 淀法镍、锰、钴离子沉淀不易控制,生成的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制备方法中镍、锰、 钴离子沉淀不易控制,制备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一种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其通式为LiNiaMnbCocO2-XFX, 其中0.1≤a≤0.45,0.1≤b≤0.45,0.1≤c≤0.45,且a+b+c=1;0.001 ≤X≤0.2;所述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具有R-3m菱形体层状结 构;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中,R值为0.35-0.42;其中所 述R值为XRD图谱中006面峰强与012面峰强之和,除以101面峰 强的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的前驱体,所述 前驱体为氟代氢氧化镍钴锰,通式为Nia1Mnb1Coc1(OH)2-YFY,其中0.1 ≤a1≤0.45,0.1≤b1≤0.45,0.1≤c1≤0.45,且a1+b1+c1=1;0.001 ≤Y≤0.2。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锂-镍-锰-钴-氟的复合氧化物的 制备方法。
一种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1)将镍盐、钴盐、锰盐的混合溶液和含氟离子的沉淀剂溶液 加入到反应釜中反应沉淀,待反应完毕后,将沉淀生成产物洗涤、干 燥,制成前驱体;
(2)将所述前驱体和含锂化合物以物质的量1∶1~1.1的比例 混合,在含氧环境气氛中高温烧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电 池壳、极芯和电解液,所述极芯和电解液密封容纳在电池壳内,所述 极芯包括正极、负极和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包括集 流体和负载在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和负载在集 流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正极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的层状结构好,循环 性能好。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金属离子沉淀比例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前驱体的 1000倍SEM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的1000倍SEM 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锂-镍-锰-钴-氟复合氧化物的XRD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5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