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电系统的故障检测与保护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5287.3 | 申请日: | 200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9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佩佩 |
主分类号: | H02H3/26 | 分类号: | H02H3/26;G01R31/02;G01R19/165;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启东市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系统 故障 检测 保护 方法 实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输电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的故障检测与保护方法,以 及利用该方法的安全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每年触电死亡人数有数千人,其中因家用电器的触电死亡人数就有近一千 人。如图1所示,是常见的电器设备供电示意图,市电直接经过供电线路送到用到装置,虽 然这种方法简单,但有明显的缺点,很难对线间故障保护。因导线绝缘老化、异物损伤、火 灾等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火线与零线间漏电,特别是当人体接触火线与零线时,容易酿成事 故。而目前的工业电器、家用电器几乎都没有对供电线路线间漏电的有效保护,因电器设备 数量巨大,即使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也是很大隐患。
如图2所示是一种高压直流供电示意图。一般的供电装置只有对大地的漏电检测,同样 没有供电线路间的漏电检测,降低了这种供电方式的安全性。
供电线路间漏电检测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正常工作时传输线路本身就存在较大的电流, 而很小的漏电都可能造成事故,这要求从较大的正常电流中检测到很小的漏电电流,并且能 迅速得检测到,而实现该功能本身又不能太复杂,这正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解决从供电端到用电装置的线间故障检测难题,提出 包括近距离或远距离、直流或交流、单路或多路供电时漏电检测、连接故障的检测方法,并 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利用这些方法组成的供电系统。
通常的供电系统都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即供电部分,本发明称之供电单元;接受电能的 部分,本发明称之为受电单元;把电能由供电单元传送到受电单元的传输线路,本发明称之 为传输回路。除此以外,为了检测供电系统的故障,还应有检测故障的部分,如图3所示, 本发明称之为故障检测单元。供电单元是在正常工作时提供能量的部分,市电也可以作为一 种特殊的供电单元。受电单元是正常工作时接收能量的单元,本发明所述的供电系统旨在把 电能从供电单元传输到受电单元。通常电器使用中都包含有所述的供电系统。
本发明首先提出供电系统故障检测的两种基本方法为。第一种方法是,受电单元在输入 电压绝对值低于某设定值Vt后,等效阻抗大于且区别于判断为漏电故障的设定值,或者输入 电流小于且区别于判断为漏电故障的设定值;供电单元的输出重复性地使受电单元的输入电 压绝对值低于上述设定值Vt一定时间Tlow,然后恢复到高于Vt;故障检测单元检测供电单 元的输出电流或负载阻抗或代表负载阻抗的电压、电流值,判断该值在受电单元的输入电压 低于设定值Vt后,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如果超出该范围则认为系统存在故障。通常的电路中, 阻抗是通过一定电压下的电流或一定电流下的电压来测定的,因此电流、电压、阻抗之间是 可以相互转换的,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故障的判断基准。由于电压或电流的采取都需要一定的 时间,因此上述的时间应大于采集电压或电流所需要的时间。故障检测单元可以在Tlow的间 隔内完成故障判断,也可以先采集信号,在Tlow时间后进行判断。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检测供电系统故障的方法为,受电单元在输入电压绝对值由某一较 高电压Vh降低到某一较低电压V1后,等效阻抗大于且区别于判断为漏电故障的设定值,或 者输入电流小于且区别于判断为漏电故障的设定值;供电单元的输出重复性地使受电单元的 输入电压绝对值由上述较高电压Vh降低到上述较低电压V1以下,持续一定时间,然后恢复 到Vh;故障检测单元检测供电单元的输出电流、负载阻抗或代表负载阻抗的电流或电压值, 判断该值在供电单元的输出电压降低后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如果超出该范围则认为系统存在 故障。
本发明中的较高电压和较低电压都是指电压的绝对值。
本发明提出的供电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由于供电单元的输出是重复性的,因而可以使供 电系统在供电系统输出的恢复期间满足传输能量的要求,而在降低期间完成故障检测。这种 重复性是非人工操作的自动重复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佩佩,未经张佩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5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丝氧化皮剥壳机
- 下一篇:植物纤维床垫的快速降温除味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