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导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5516.1 | 申请日: | 200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泽文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导航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导航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让驾驶员准确地在导航终端上搜索目的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的电子地图中,各住宅小区、办公单位、公众场所,基本上都是以其名称用中国汉字作为标记绘制在电子地图里。
目前,驾驶员对道路车辆进行导航控制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自主式车辆导航方法,在自主式车辆导航方法中有一个步骤,即,驾驶员在导航终端上输入目的地的名称,导航终端根据所接收到的名称,自动在电子地图上搜索目的地,然后为车辆实行导航。在导航终端上搜索目的地,这是自主式车辆导航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重要的环节。可以这样认为,在导航终端上搜索目的地,就是搜索目的地在电子地图上的文字标记。但是,在导航终端上搜索目的地的过程中,驾驶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A、当驾驶员只知道目的地的简称而不知道全称时,只能通过模糊搜索,这样就无法准确、快捷地搜索到目的地;
B、在中国汉字中,同音字比较多,当驾驶员只知道目的地名称的发音而不知道具体是哪些文字时,这样就为搜索目的地造成困难;
C、有些目的地的名称太长,或者和其他地方同名,这样也会为搜索目的地造成困难;
D、驾驶员知道目的地的名称,但驾驶员有某些汉字不会写,又不会拼音,于是就无法搜索目的地;
E、如果驾驶员来自少数民族,或者是外国人,不会拼写中国汉字,那么也就无法搜索目的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现有车辆导航终端上搜索目的地的各种困难,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让驾驶员在导航终端上准确和快捷地搜索到目的地的方法,该方法实施简单,容易实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车辆导航领域中,以各地方单位业主的自愿申请为原则,给各个地方的住宅小区、办公单位、公众场所各用一组阿拉伯数字作为数字导航标记,简称导航号码,每一组号码对应一个地方单位,各组导航号码的位数相同。这样,全国的住宅小区、办公单位、公众场所都各自有组个规范、整齐的导航号码。地方单位的业主可以通过名片、通讯录和网页等方式公布其导航号码。所述导航号码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在所述导航号码的基础上,为了让驾驶员能使用导航号码来搜索目的地,本发明系统提供两种实施方案:
第一种方案的操作步骤有:
A、相关机构在绘制电子地图时,把所述导航号码作为其代表地方单位的标记绘制在电子地图上;
B、在车辆导航终端上更新上述带有导航号码的电子地图;
C、当需要车辆导航时,驾驶员在导航终端上输入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导航号码,导航终端自动在电子地图上找到目的地,为车辆导航。
第二种方案针对的是具有导航终端及通信设备的车辆,其操作步骤有:
D、驾驶员通过通信设备向导航中心发送目的地的导航号码;
E、导航中心接收到驾驶员发送来的导航号码后,系统自动将和导航号码相对应的地方单位的经纬度数据发送到驾驶员的导航终端上,并结束服务。
F、导航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目标地点的经纬度地坐标后,自动在电子地图上找到目的地,为车辆实行导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一些较大的地方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多个导航号码,对应该地方单位的不同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步骤A中,在绘制电子地图时,可以把地方单位的名称做为主标记,把对应的导航号码做为隐藏标记,这样,既能让驾驶员通过导航号码找到目的地,导航终端的屏幕上的电子地图也能显示地方单位的中文名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所述步骤E中,导航中心除了向车辆导航终端发送目的地的经纬度数据以外,还可以同时发送该目的地的名称和联系方式,这样可以让驾驶员确认自己有没有输入错误的导航号码。
所述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是针对具有导航终端及通信设备的车辆,运用这一套技术方案,车辆导航终端就无需经常地更新电子地图,因为新注册的地方单位的导航号码及坐标数据都会在导航中心得到及时更新,而导航终端只需获得目的地的经纬度坐标,再配合原有的电子地图,便可以为车辆导航。
关于以上所述的两种实施方案,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任何驾驶员,不管会不会拼写中国汉字,只要输入导航号码,就能准确无误、快捷地在电子地图上找到目的地,就像拨电话号码一样方便。
以上所述的两种实施方案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不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泽文,未经陈泽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55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采样探头的冷却方法
- 下一篇:多级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