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片插套之单相电源插座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6382.5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 |
主分类号: | H01R13/447 | 分类号: | H01R13/447;H01R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 单相 电源 插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附件电源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国标单相电源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中规定单相插头为两极和两极带接地的两种片式插销。现在市场上销售适合国标插头的插座中,广泛使用的插套大多为成本较高的弹性薄铜片,结构为传统紧口式U形,虽然有较好的导电性和一定的弹性力,由于受结构限制,存在着接触面小,接触压力不稳定等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1、接触问题:受结构限制,插套与插销的接触面一般都不大,并且不能做到两者接触面间的完全紧密接触。插套经多次插拔及较大电器负荷的使用后,弹性薄铜片易失去弹性,造成插销与插套的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而使插套、片式插销插头之间出现打火、发热升温现象,使插套及插座、插头塑料结构件发热变形直至报废。
2、氧化问题:由于U形薄铜片占有一定的体积空间,加之多数插座插孔无保护门,与插销接触的插套金属表面无插销插入时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插套金属表面易氧化,而氧化使插销插套之间接触电阻加大,插接的电气使用条件变差,插座使用寿命短。
3、兼容问题:市场上有许多小功率电器使用的电器插头为非标插头,片式插销厚度最小在0.6至0.7毫米左右(国标要求片式插销厚度在1.4毫米至1.5毫米之间),这种非标插头的插销在上述插座中的较难接触到插套。经常可以看到使用者将插头在插座插孔上不停插拨、扭动以达到通电目的的情况出现。虽然小电器所需电流很小,很难达到使插座使用条件恶化的极端条件。但这样会使插座插套与片式插销的接触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而使插座不好用,缩短了插座的使用寿命。
因此研发一种满足国家标准插头并适应非标插头的单相电源插座结构,使之结构合理、插套与片式插销之间接触紧密,延长插座使用寿命长。从而保障插销插套间插接可靠、安全用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接触可靠,满足国家标准插头使用的单片插套之单相电源插座结构。同时对非标片式插销插头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解决现有此类电源插座插套与片式插销插头之间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满足国家标准插头之片式插销在插套中的插拔力机械性能要求。满足片式插销、插套两者间的接触电阻、允许电压降、温升等电气性能要求。该结构还可实现一些附加功能。使人们可以方便安全使用,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采用压缩弹簧通过绝缘结构件间接对片式插销施加压力夹紧接触的插套结构,把插孔保护门与插套结构相结合,使之成为具有保护门、插套与片式插销接触面隔绝空气等功能且兼容非标片式插销插头的单相电源插座结构。
下面在一单元插套结构中说明其构成原理:
如图1所示,在单元插套结构中,由面盖(1)构成插孔及中空腔体。由具保护门功能的导向活动套(3)、保护门块(3.1)、插套片(3.5)、夹紧块(3.3)、压缩弹簧(3.2)和压缩弹簧(3.4)组成导向活动插套组件。由底盖(2)构成对导向活动插套组件竖直方向的支撑条。支撑条提供导向活动插套组件移动时所需的合理间隙。保障导向活动套及内部的零件获得较小阻力的平面移动。也可用支撑板来为导向活动插套组件平面移动提供合理间隙。
在导向活动插套组件中,导向活动套(3)内嵌入插套片(3.5)(嵌入的插套片与片式插销接触平面约高于导向活动套平面0.1毫米左右,这样使片式插销与插套片可实现完全接触);导向活动套(3)外设有对压缩弹簧(4)支撑定位的凸出圆柱,使压缩弹簧(4)的伸缩活动在限定范围内进行;保护门块(3.1)设有一放置压缩弹簧(3.2)的沉孔,压缩弹簧(3.2)将保护门块(3.1)压向导向活动套(3)上的导向斜面,与导向斜面共用组成了插孔的保护门;夹紧块(3.3)设有一放置压缩弹簧(3.4)的沉孔,压缩弹簧(3.4)将夹紧块(3.3)紧压在插套片(3.5)上。
导向活动插套组件和压缩弹簧(4)放入面盖(1)的中空腔体中,由压缩弹簧(4)将导向活动插套组件压向中空腔体右侧。中空腔体在导向活动插套组件之插套片(3.5)的延伸片侧设有一缺口,缺口宽度大于导向活动插套组件的移动距离。中空腔体内的导向活动插套组件、保护门块(3.1)、夹紧块(3.3)都可在设定范围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未经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6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