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遥控器、空调及其温度调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7477.9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平 |
主分类号: | F24F11/02 | 分类号: | F24F11/02;F24F1/00;F24F11/00;G05D23/20;G05B19/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18054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遥控器 及其 温度 调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尤其涉及对空调设备温度自动感应功能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遥控基本上是以空调电路为核心,空调主板实现了大部分的主要控制功能,包括测温,运算,判断,定时,触发控制等,而遥控器的主要功能是发送控制及设定信号,普通空调的测温探头装设于空调室内机的回风口,以此处的温度作为控制量进行控制,而此处的温度可能并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温度,况且由于室内机体积所限,回风口和出风口距离较近,回风口的风温极易受空调出风温度的干扰,导致参考量失实,如在室内温度还未降到设定温度时,回风口温度受出口冷风的影响,已率先达到设定温度,导致空调过早停机,如此还能导致空调的启停次数偏多。而空调遥控器作为一个天然的理想的温度探头载体,在目前家用空调系统中却未被有效地利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提出一种能使空调的温控依据更为科学合理,温控更为精确的空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遥控器,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模块、遥控器微处 理器模块和发射模块;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用于感知环境温度信息,并将所感知的温度信息发送到所述遥控器微处理器模块;
所述遥控器微处理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计算得出温度调控指令,并将所述温度调控指令发送到所述发射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温度调控指令发送到空调。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遥控器,其中,还包括连接所述遥控器微处理器模块和发射模块的编码模块,用于编码所述温度调控指令,并将编码后的温度调控指令发送到所述发射模块。
一种空调遥控器,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模块、编码模块和发射模块;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用于感知环境温度信息,并将所感知的环境温度信息发送到所述编码模块;
所述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温度信息编码后发送到所述发射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环境温度信息发送到空调进行温度调控。
一种空调,包括空调微处理器模块,其中,还包括接收模块、和解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空调遥控器所发送的温度调控指令,并将所述温度调控指令发送到所述解码模块;
所述解码模块,用于解码所述编码后的温度调控指令,并将解码后的温度调控指令发送到所述空调微处理器模块;
所述空调微处理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控指令进行温度调节。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调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有通信故障报警电路。
一种空调的温度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空调遥控器获取环境温度信息,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信息计算得到温度调控指令;
B、将所述温度调控指令发送到空调;
C、所述空调根据所接收到的温度调控指令进行温度调控。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A1、所述空调遥控器实时检测环境温度信息,并将该环境温度信息与预定温度值相比较,当环境温度小于该预定温度值,且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计算得到停止制冷的温度调控指令,并输出;
当环境温度大于该预定温度值,且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计算得到启动制冷的温度调控指令;
当环境温度小于该预定温度值,且空调处于加热模式时,计算得到启动加热的温度调控指令,并输出;
当环境温度大于该预定温度值,且空调处于加热模式时,计算得到停止加热的温度调控指令。
一种空调的温度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空调遥控器获取环境温度信息;
F、将所述环境温度信息发送到空调;
G、所述空调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信息计算得出温度调控指令,再根据温度调控指令进行温度调节。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G包括以下步骤:
G1、所述空调将环境温度信息与预定温度值相比较,当环境温度小于该预定温度值,且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计算得到停止制冷的温度调控指令,并输出;
当环境温度大于该预定温度值,且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计算得到启动制冷的温度调控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平,未经张晓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7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电动和涡轮双进气增压装置
- 下一篇:双面密封的气囊式密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