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绕型电池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8381.4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1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唐赞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龚安义 |
地址: | 51811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绕 电池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卷绕型电池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型绿色高能可充电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子仪表、便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武器装备等。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制造时将隔膜2、正极片3、隔膜2、负极片1按顺序叠加,卷绕成卷芯,其中正、负极片由隔膜2隔开,防止短路。卷芯中隔膜的宽度必须宽于正极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正、负极片接触短路,其中在宽度方向隔膜超出正极片的部分称为正极片隔膜覆盖差。正极片、隔膜覆盖差必需大于、等于0。对于卷绕型电池来说,卷芯为一层包裹一层,正极片、隔膜的覆盖差很难测量。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控制极片和隔膜的尺寸来控制两者之间的覆盖差,而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极片、隔膜分切、卷绕偏移等原因,隔膜热缩后电芯中的某些部位会出现隔膜窄于正极片的情况,引起电芯短路,所以目前的电池制作工艺在控制覆盖差上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卷绕型电池的制作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卷芯中隔膜极片间的覆盖差,从而提高电池合格率。
该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电芯缠绕步骤;对当前批次的卷绕好的由隔膜和极片组成的卷芯进行抽样;对选中的样本进行固化,将固化后的卷芯沿轴向剖开,测量隔膜与极片间的覆盖差;根据测量所得的覆盖差修正下一批次电池的隔膜和极片材料的尺寸。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采用线性切割机将固化后的卷芯沿轴向剖开。
上述方法中,采用潜伏型固化剂对选中的样本进行固化。
所述电池为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抽检方式对同一批次的电池覆盖差进行测量,使得电池覆盖差可以测量并定量分析,改变了现有的依靠仅仅依靠经验来确定极片和隔膜尺寸的做法,保证了电池的合格率;测量时先使用固化剂将卷芯固化,再将卷芯线性剖开,由于已经将正、负极片及隔膜完全固化了,避免切割时隔膜或极片弯曲,从而方便使用显微镜测量每层极片与隔膜间的覆盖差,从而及时发现卷芯制作工艺中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极片与隔膜层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18650卷芯为例并结合附图2、图3说明卷绕型电池制作过程中,测量隔膜与极片间覆盖差,并依据测定的覆盖差确定电池的极片和隔膜尺寸的过程。首先对同一批制作出的卷芯进行抽样,对样品进行测量。
配置固化剂。使用常规的潜伏型固化剂,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按4∶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将由负极片1、隔膜2、正极片3叠置缠绕成的卷芯置于18650钢壳4中。
将配置好的固化剂加入钢壳4中卷芯的端部,静置8小时,使固化剂5固化并将卷芯端部的极片和隔膜固定成型。
用线性切割机将固化后的卷芯沿卷芯中轴面切开,由于极片和隔膜都被固化剂裹住固定,切割时不会导致极片或隔膜卷折、弯曲。
在显微镜下对正、负极片与隔膜间的覆盖差Δ进行测量。
采用上述方法对其中之一的卷芯样品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单位: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8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