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透明效果的平板电视面壳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8401.8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西成;刘军亭;郭常军;程海宇;徐千正;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效果 平板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电视机的外观面壳,尤其涉及一种带透明效果的平板电视 面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板电视外观趋于时尚多元化,现在的技术中,一种带有透明效果 面壳的平板电视,更能显示其外观的时尚性,生产这种带透明效果的面壳的常 规方法是使用双色注塑工艺。其实现原理是:面壳分两次注塑,依次注塑内表 面的半透明部分和外表面的透明部分,装配结构(螺柱等)均在半透明部分注 塑成型,面壳外观则呈现出内表面半透明部分的颜色。此工艺的缺点有:成型 模具较为复杂,模具成本也较高;对于电视面壳这种大尺寸零件,双色注塑所 需的专用注塑设备结构复杂,只有极少数设备商可以提供,成本也很高;生产 效率低,报废率高;其材料成本比普通材料高,产品变形较严重。
因此,如何实现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的带透明效果的电视机面 壳组件是业内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带透明效果的电视机面壳需采用复杂、成本高、效率 低的双色注塑大型模具及双色注塑设备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生产注塑工艺简 单、成本低、效率高的带透明效果的平板电视面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透明效果的平板 电视面壳,其包括:由全透明材料制成的面板,其内表面喷涂有油漆着色层; 安装在该面板内表面四周的中框,该中框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屏体及电视后壳相 配合的连接结构;和设置在面板内表面与中框外表面之间并将两者粘接在一起 的粘接层。
所述面板内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光柱,该导光柱的端面为平整的透光端 面,面板的周边有向内侧弯折的侧壁,中框的外围镶嵌于面板弯折的侧壁区域 之内,面板采用透明材料高光无痕注塑工艺成型,其内外表面均光滑无痕,中 框的内表面设置有加强肋、螺柱和卡槽装配结构,中框由ABS材料采用普通注 塑成型,将面板与中框粘接在一起的粘接层采用高强度双面胶。
与现有的双色注塑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拆件的形式,面板和中框各自单 独注塑,面板和中框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一起组成面壳组件,避免了采用复杂的 双色注塑大型模具及注塑设备一次成型,提高了注塑生产的效率,并降低了报 废率,中框与中框上装配的连接结构部分无需使用价格较高的半透明材料;减 轻了面壳的变形,使整体的可生产性得到了提高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面板上导光柱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带透明效果的平板电视面壳,其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 的面板1,其内表面喷涂有油漆着色层;安装在该面板内表面四周的中框2,该 中框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屏体(图中未显示)及电视后壳等相配合的装配结构; 和设置在面板内表面4与中框外表面7之间并将两者粘接在一起的粘接层。面板 1和中框2各自单独注塑,避免了采用复杂的双色注塑大型模具及注塑设备一次 成型,提高了注塑生产的效率,并降低了报废率,电视后壳不与面板1直接接 触,以减少双面胶带可能的受力。
面板1采用透明材料高光无痕注塑工艺成型,该面板内表面4无加强肋和螺 柱等结构,保持内外表面均光滑无痕,注塑成型后的面板1采用背面喷涂工艺, 面板内表面4喷涂有着色层,实现其透明区和着色区域的区分效果;中框2设置 有可与电视屏体、电视后壳等相配合连接的连接结构(如:螺柱等),采用普 通注塑工艺,使用常用的注塑材料,如ABS等材料,其成本也较低。将面板1与 中框2粘接在一起的粘接层采用高强度双面胶5。
面板1内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光柱6,该导光柱的端面为平整的透光端面 61,如图3所示,该导光柱与面板1为一整体,在面板内表面4喷涂着色层后, 使用有机溶剂清理导光柱端面61的油漆使其可透光,通过导光柱6可以解决红 外接收头接收遥控信号的问题、指示灯的灯光也可导出到面板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8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局运动估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嵌入式矿用数据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