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8974.0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彭浩;陈志林;郑雪;夏军文;张新华;蒲江;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00 | 分类号: | G21C15/00;G21D3/14;F04B9/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3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辅助 给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岭澳核电站的L103大修的起机阶段发现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的给水泵在小流量工况下其入口管线振动高,而且其上游的给水箱振动也很大,而给水泵在全流量工况下泵入口管线振动很小。经分析,给水泵在小流量试验工况下,容易引起流体激振。
现有技术公开一种高功率“水锅炉”溶液核反应堆堆气回路及其中的循环管道,循环管道与循环水箱和水泵连接,使循环管道有一定的自然循环能力,但未解决如何减小流体激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能够减小在小流量工况下流体激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箱和与所述给水箱连接的给水泵。于所述给水泵的出口管线与所述给水箱之间连接有小流量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分别与所述给水泵的出口管线和所述给水箱相通。
更具体地,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小流量管线、调节阀门和节流孔板,所述调节阀门和节流孔板均设置于所述小流量管线上,且通过所述小流量管线连接,所述调节阀门通过所述小流量管线与所述给水泵连接,所述节流孔板通过小流量管线与所述给水箱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小流量管线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门,所述开关控制阀门在小流量工况时开启、大流量工况时关闭。
更具体地,所述开关控制阀门与一逻辑控制装置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回流装置的设计流量大于所述回流装置在所述给水泵的入口管线振动明显改善的回流流量。
更具体地,所述设计流量大于8m3/h。
更具体地,所述节流孔板的尺寸为根据所述设计流量计算而所得的尺寸。
更具体地,所述节流孔板孔径为6.5mm。
更具体地,所述给水泵为汽动泵。
于给水泵的出口管线与给水箱之间设置小流量回流装置后,给水泵在小流量工况下,将部分流体通过回流装置引回给水箱,来改变给水泵的流量,从而有效防止了流体的激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箱1和与给水箱1连接的给水泵2。于给水泵2的出口管线21与给水箱1之间连接有小流量回流装置3,该回流装置3分别与给水泵2的出口管线21和给水箱1相通。
具体地,给水泵2设置于给水箱1的下游,给水泵2的入口管线22与给水箱1的出口连接,以泵出给水箱1内的水。给水泵2可以为汽动泵,以方便电气控制,及提高泵水的效率。
上述回流装置3包括小流量管线31、调节阀门32和节流孔板33。调节阀门32和节流孔板33均设置于小流量管线31上,它们之间通过该小流量管线31连接。调节阀门32通过小流量管线31与给水泵2的出口管线连接,节流孔板33通过小流量管线31与给水箱1连接。从给水泵2回流的水可通过调节阀门32和节流孔板33,进入给水箱1,而调节阀门32和节流孔板33依照流量要求设置,保证小流量工况下,回流的流量能够消除流体激振。
连接回流装置3后,给水泵2出口管线21的有效流量会降低,如果这一流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可在调节阀门32与给水泵2之间设置有开关控制阀门34,开关控制阀门34在小流量工况时开启、大流量工况时关闭。开关控制阀门34还可以与一逻辑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以根据流量大小通过该逻辑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开关动作。
这样,为了增加给水泵2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流量,因此设计了回流小流量管线31。实施例中,给水泵2采用ULZER HPcp 150-210-5s,在小流量工况下,给水泵2的出口流量为8.7m3/h,在大流量工况下,给水泵2的出口流量为202m3/h。通过增加小流量管线31的方法,使辅助给水汽动泵入口管线振动最大值由127mm/s减小到35mm/s,有效地解决了泵入口管线振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8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