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倒置屋面的组合式落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9024.X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福全;杨春林;赵金龙;吴金伟;邹晓波;张于磊;汪良;尹勇;张智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汪明曙 |
地址: | 518052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倒置 屋面 组合式 落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水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倒置屋面的组合式落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发现用于倒置屋面的新型落水装置,也没有检索到相关的专利或专利申请。建筑上关于屋面落水口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将落水口的顶面与水泥砂浆找平层上的防水层平齐,然后使用一段落水管将落水口接高,使其顶面与屋面面层同高,其上口处盖上一个地漏器即落水盖。该方法十分简单,施工也很方便,但无法排除防水层以上的保温层、找坡层内的水汽,容易导致屋面漏水;(二)将落水口的顶面与水泥砂浆找平层上的防水层平齐,落水口的周边300mm范围内设坡度较大的陡坡,使雨水直接排至落水口落水口。这种方法既不美观也欠安全,难以同时解决排除保温层、找坡层内的水汽和返水问题,如密封过于严实则排不出水汽,如密得不严则会在落水口下水时又向里返水,因而存在水难以排尽且易造成屋面漏水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界和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解决排除保温层内的水汽,又避免返水问题的落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用于倒置屋面的组合式落水装置,位于落水管10的正上方,该落水装置由落水箱1、落水斗2和落水盖3构成,落水箱1是周边由箱体4相围且敞底的箱式结构,箱体4下方各边具有排水孔5,落水斗2呈带有外翻边6的漏斗形,外翻边6与箱体4的上沿企口呈固定连接,落水斗2与落水箱1相适应,同时,落水盖3的大小也与落水斗2相适应。
所述的“倒置屋面”在建筑行业中是指其防水层位于保温层、找坡层之下的屋面,所述的落水管10是建筑上在落水口处通用的塑料落水管。
本发明所述的落水斗2的斗颈最好伸出箱体4下方的敞口,落水斗2的斗颈与落水管10的内壁有间隙,便于下水。
本发明所述的落水箱1的箱体4是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预制构件,施工方便且造价低。
本发明所述的箱体4的上沿口具有角钢企口7,落水斗2的外翻边6与角钢企口7由螺栓8固定连接,在外翻边6与角钢企口7之间装有密封垫9。用螺栓固定拧紧,密封效果好。
本发明所述的箱体4的整体可以是呈六面体形状,在下面的四个角上各具有一个下伸等长的支腿18,各支腿18之间为排水孔5。
本发明所述的落水斗2的上扩口横截面是与箱体4相适应的四边形,落水斗2的下方为向圆形逐渐过渡的渐缩式结构,落水斗2的漏口横截面呈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排水彻底和施工方便等优点,且该组合式落水装置同时可以起到屋面通气孔的作用。屋面面层以上的雨水可以通过落水盖3和落水斗2可直接排到下水管道,屋面保温层、找坡层内的水汽又可以通过箱体4的排水孔5排到下水管道,因而同时解决了保温层、找坡层内的水汽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采用陡坡方式的返水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是本发明的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落水管将落水口接高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落水口周边300mm范围内设陡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采用发明的组合式落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组合部件的连接方式局部放大图;
图5是箱体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是落水箱,2是落水斗,3是落水盖,4是箱体,5是排水孔,6是外翻边,7是角钢企口,8是螺栓,9是密封垫,10是落水管,11是找平层,12是防水层,13是保温层,14是找坡层,15是细石混凝土层,16是面层,17是屋面主体,18是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90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