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相应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0304.2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邢平平;谢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B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用户 终端 之间 通信 方法 相应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及相应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支持多种标准的小区带宽,目前的标准带宽包括1.4兆赫兹(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演进基站(evolved Node B,eNB)将其采用的标准带宽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相应的,UE在获知其RRC重配置和下行控制信息后,可以确定将相关的传输信道映射在标准带宽的哪部分带宽中的物理资源上。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有些运营商获得的可用频谱与LTE系统能够支持的标准带宽并不一致,例如可用频谱为8MHz,不满足标准的10MHz带宽,但与标准的5MHz带宽相比,剩余3MHz带宽,则在标准带宽以外的带宽,如上述举例中的3MHz剩余带宽,将被闲置,从而造成宝贵的频谱资源被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其相应设备。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采用非标准带宽与基站通信,且在所述UE采用非标准带宽与基站通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UE将支持非标准带宽的指示发送给所述基站,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非标准带宽信息。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采用非标准带宽与用户设备UE通信,且在所述基站采用非标准带宽与UE通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确定所述UE支持非标准带宽,并发送非标准带宽信息。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包括第一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用于采用非标准带宽与基站通信,所述第一收发模块还用于在采用非标准带宽与基站通信之前,将支持非标准带宽的指示发送给所述基站,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非标准带宽信息。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第二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用于采用非标准带宽与用户设备UE通信,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在采用非标准带宽与UE通信之前,确定所述UE支持非标准带宽,并发送非标准带宽信息。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eNB可以采用全部或部分非标准带宽与支持非标准带宽的UE进行通信,从而减少带宽的浪费,提高频率利用率,进而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eNB与UE之间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UE发送UE能力信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UE发送UE能力信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方法。该方法中,UE与eNB采用非标准带宽与基站通信,且在UE与基站采用非标准带宽通信之前,UE将支持非标准带宽的指示发送给基站,并接收基站发送的非标准带宽信息。
如图1所示,基站以eNB为例,该方法分为两种情况。可选的,如图1情况A所示,UE先在步骤110a中将UE能力发送给eNB,其中,UE能力包括UE支持非标准带宽的指示,相应的,eNB可以根据接收到的UE能力确定该UE支持非标准带宽。然后,eNB在步骤120中将非标准带宽信息发送给该UE。在步骤130a中,UE与eNB的通信采用非标准带宽。可选的,如图1情况B所示,eNB在步骤110b中发送非标准带宽信息,然后,在步骤120b中接收UE发送的UE能力,如果该UE能力包括UE支持非标准带宽的指示,相应的,eNB可以根据接收到的UE能力确定该UE支持非标准带宽,则在步骤130b中,eNB与UE的通信采用非标准带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土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便捷取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