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阻值印刷线路板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0537.2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7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堂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值 印刷 线路板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电路板测试装置,尤其是一种低阻值印刷线路板 测试装置。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器设备或控制系统都要应用印刷线路板,为 确保线路板不发生短路或断路,印刷线路板在出厂前均需进行测试。 目前,印刷线路板的测试通常采用一种由夹具和开关电路卡连接组成 的专用测试夹具。这种专用测试夹具的夹具通常由夹具座和专用夹具 组成,专用夹具由夹具面板和夹具底板构成,夹具面板上布有测试探 针和待测PCB定位销,测试探针通过导线连接有牛角插座,开关电路 卡上设有排线插座,两者间通过排线插接连为一体。这种结构的专用 测试夹具虽能满足一般印刷线路板的测试。但是,这种结构的专用测 试夹具存在以下缺陷:
一、由于夹具上的测试探针通过导线与牛角插座连接,连接导线 多而显得非常杂乱,结构复杂。
二、由于夹具与开关电路卡是通过排线插接配合连接,经常插拔, 使排线和牛角的接触电阻因磨损而变得不稳定,进而使测试精度变 差,更无法满足内阻小于1欧姆的低阻值印刷线路板的测试。
三、由于夹具与开关电路卡是通过排线插接配合连接,使用中需 经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将排线的一端从牛角插座上插入或拔出,不仅操 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工作效率低,大大加长了生产准备时 间。一般工厂都配有熟练安装夹具的技工专门调试夹具,致使生产成 本明显提高。
四、排线和牛角插座都是易损件,它不仅会因此而影响印刷线路 板测试时间,严重时会影响正常测试,耽误客户产品交货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 种无排线连接机构、既可满足一般印刷线路板,又适用于内阻小于1 欧姆印刷线路板测试的低阻值印刷线路板测试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低阻值印刷线路板测试装置,包括:由夹具面板和夹具底板 组成的夹具;夹具面板上排列有若干测试探针和待测PCB定位销;若 干块边侧排列设有网络点的测试开关卡。
这种低阻值印刷线路板测试装置的特点是:
所述夹具底板上排列设有若干供网络连接针插置的插置通孔,网 络连接针插置在插置通孔内,露于夹具底板的网络连接针通过导线与 夹具面板上排列的测试探针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夹具配有一由卡座板和架体构成卡箱,卡座板上间隔排列设 有若干与夹具底板上双排网络连接针相对应的且贯穿于卡座板的嵌 入插孔。
所述测试开关卡边侧排列的网络点连接有探头条,探头条上排列 有可与卡座板上嵌入插孔对应插配连接的探针。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夹具的夹具底板上设有定位销,卡箱的卡座板上还设有与夹 具底板上定位销对应配合的销孔。
所述夹具底板上排列的网络连接针为双排连接针。
所述测试开关卡设有网络点的侧边连接有探头条。
所述探头条由排列固定在PCB条上的双排针构成,PCB条内设有与 测试开关卡边侧网络点相对应的连接线路,PCB条背侧排列的各连接 线路触点与排列的各双排针一端锡焊接,PCB条面侧排列的各连接线 路触点与排列的各双排针脚端锡焊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连接导线多而显得非常杂乱,结构复杂。
采用开关电路卡探头条与夹具底板上网络连接针座的插配连接, 替代现有技术中牛角插座与排线、排线与排线插座的插接,消除了现 有技术中连接导线多,显得杂乱之缺陷;
2、夹具与开关电路卡的直接插配连接,它不仅减少了开关电路卡 与夹具连接线路的插接环节,且可彻底消除由于排线与牛角插座和排 线插座间因经常插配摩擦而产生的较大接触电阻误差,极大提高测试 精度;
3、夹具与开关电路卡的直接插配连接,不再需要因插拔排线所耗 费的大量时间,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它还可大大降低测试操作人员 的技能要求,使得普通工人也能完成对印刷线路板测试的夹具装卸调 试操作。非常适合PCB工厂大规模生产使用;
4、夹具与开关电路卡的直接插配连接,不仅没有了易损的排线和 牛角插座,不仅大大简化了开关电路卡与夹具底板间的连接结构,且 可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堂,未经陈俊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SD用均匀触发半导体硅控整流控制器
- 下一篇:双向锥角形导磁体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