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压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0911.9 | 申请日: | 200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贻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贻景 |
主分类号: | D06C15/00 | 分类号: | D06C15/00;D06C15/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22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压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压光机,其用于纺织物品的后处理。
背景技术
压光机主要用于对层状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实现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2003年2月12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535432Y公开一种软压光机,其包括主机、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加热系统,主机包括机架、硬辊、软辊和传动装置,硬辊为热辊并与加热系统相连,软辊为弹性软辊并与液压系统相连,硬辊与软辊分别可转动设于机架上并由传动装置驱动,硬辊与软辊之间径向外侧壁相互接触对经过其中的层状材料进行碾压。2006年11月8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835304Y公开一种压光机布边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安装在进布压辊两侧的吸边器,其在保证压光效果的同时避免布匹折边,降低压光过程的次废品率。早期的硬辊一般采用中空的柱状结构,硬辊的轴向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硬辊中空部分设有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通过旋转连接器与外部的电源连接,该种电加热硬辊主要不足在于电加热装置与硬辊之间存在间隙,热传递效率低,硬辊外侧壁的温度沿圆周方向分布不均匀;现有的硬辊采用导热油作为导热介质,在硬辊内侧空腔部分填充导热油,这样电加热装置通过导热油可以更好的把热量传递至硬辊外侧壁。但是这种导热油加热的硬辊也有不足之处,其一是在对硬辊空腔填充导热油时,无法控制导热油的添加量,如果导热油添加过多的话,在加热的时候,导热油受热膨胀出现硬辊爆裂现象;其二 是导热油靠近加热装置部分温度高,而远离加热装置部分的温度低,这会导致硬辊外侧壁沿圆周方向的受热不均匀,影响压光效果;其三是硬辊与密封装置之间的连接部分由于长时间的热胀冷缩容易开裂导致密封失效,导热油从开裂处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密封装置失效的新型压光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压光机,包括机架及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的硬辊,所述硬辊包括辊体、两个轴头、支撑管及加热装置,所述辊体为柱状中空结构,两个轴头分别固设于辊体轴向两端,所述各轴头与辊体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道密封装置,所述辊体内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固定盘,所述支撑管穿设于各固定盘径向中部,加热装置设于支撑管内,加热装置输入端通过旋转连接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密封装置沿辊体的径向方向由内盘、环形铜管及外盘组成,所述环形铜管外侧壁分别与相邻侧的内盘外侧沿及外盘内侧沿一体相连,内盘内侧沿与轴头一体相连设置,外盘外侧沿与辊体一体相连设置,并且位于辊体轴向一侧所述环形铜管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相连通。
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导热油保持常压,而不会导致硬辊爆裂的新型压光机。
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前述新型压光机的其中一个轴头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一端与辊体内侧中空部分连通,注油孔的另一端设有旋转接头用于与导热油管连接,导热油管另一端与膨胀油箱连接。
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硬辊沿圆周方向热传递更均匀的新型压光机。
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前述新型压光机包括复数个拌油管,各拌油管沿辊体轴向方向均匀穿设于各固定盘上,各拌油管均为 中空结构,拌油管的轴向中部设有连通其径向外侧与径向内侧的通液槽。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密封装置采用内盘、环形铜管及外盘一体相连,并且在环形铜管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开口使其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相分离,从而密封装置的热胀冷缩通过环形铜管的热变形得到补偿,由于铜管挠性好,所以整个密封装置具有密封可靠、长时间使用不会出现密封失效状况;进一步的改进是把辊体内侧的中空部分与外侧的膨胀油箱通过注油孔及旋转接头连通,使导热油保持在常压状态,根本上避免辊体爆裂现象;更进一步的通过在辊体内侧中空部分设置复数个拌油管,使导热油更均匀及时把热量传递给辊体的各个部位,从而获得更好的压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硬辊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密封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轴头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拌油管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贻景,未经张贻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进刀圆盘磨浆机
- 下一篇:卷染机张力测量与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