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脂精炼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0962.1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04;C11B3/06;C11B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1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脂 精炼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精炼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油脂精炼是指除去油脂中的杂质。常用精炼过程包括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胶是除去油脂中的磷脂等胶质,有水化法、酸炼法。碱炼的主要作用在于除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但由于生成絮状皂,吸附从而去除了油脂中的色素和杂质。
碱炼通常主要采用长混碱炼方式。
“长混“技术是指油脂与碱液在低温下(30~70℃)长时间接触。在美国,将长混碱炼过程称为标准过程,常用于加工品质高、游离脂肪酸含量低的油品,如新鲜大豆制备的粗油。另外,在碱炼过程油与碱液混合前,需加入一定量的磷酸进行调质,以便除去油中的非水化磷脂。油碱接触时间10min以上,因油碱接触时间长,不可避免的造成中性油的皂化损失,同时碱液的用量较大,成本较高。不但如此,由于油碱长时间接触,就需要在油碱混合器后设有中和反应罐,从而增加设备成本。长混碱炼也不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高的油料的精炼。
中国专利申请CN1931983A虽然在长混碱炼方式中将温度提高到70℃以上,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通过减少中性油的皂化损失来提高油脂的精炼得率的油脂精炼方法及其装置。
众所周知,从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的角度来讲,在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原料接触越充分,酸碱反应的中和速度越快,而原料的流量越大,原料接触必然越充分。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碱液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中和反应相较于于皂化反应来说,是会优先进行的。为此,本发明从提高碱炼脱酸的温度、缩短碱炼脱酸的时间、降低碱液浓度并提高碱液的流量等几个角度来改善油脂精炼的效果。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脂精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原料油中加磷酸进行酸炼脱胶,然后加入5~10°Bé的氢氧化钠溶液在80~90℃下进行碱炼脱酸1~15s,最后进行离心分离,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L=(2~5)(1000·V·D·K)(FFA%+10·H3PO4%)/(M·N),式中
L(l/h)为氢氧化钠的流量;
V(l/h)为油脂流量;
D(kg/l)为油脂密度;
FFA%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百分含量;
H3PO4%为碱炼时油脂中磷酸百分含量;
K为超量碱系数,取值为1.1~1.5;
M为游离脂肪酸平均分子量;
N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原料油加磷酸前先将原料油升温至80~90℃,并在酸炼脱胶和碱炼脱酸的过程中保持油温不低于80℃。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碱炼脱酸的时间为5~10s。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碱炼脱酸的时间为10s。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碱炼脱酸时进行搅拌。
一种油脂精炼装置,包括一油酸混合器、一酸化反应罐、一油碱混合器和一离心机,该油酸混合器的出料口接于酸化反应罐的进料口,酸化反应罐的出料口接于油碱混合器的进料口,油碱混合器的出料口接于离心机;油酸混合器具有一油脂进料口和一酸液进料口,油碱混合器具有一碱液进料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油碱混合器为桨叶式混合器、离心混合器或静态混合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油碱混合器的碱液进料口处设有一流量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油碱混合器上设有一温度控制器。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发明在较高的温度下(80~90℃)、较低的氢氧化钠波美度(5~10°Bé)、较大的氢氧化钠流量和较短的时间内(1~15s)进行碱炼,可加大油碱接触面积,加快酸碱中和反应速度,在瞬间使酸碱中和反应完全,避免了中性油的皂化损失,并降低氢氧化钠耗用量,且皂脚松软,易于离心机分离,不但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碱炼脱酸,也适用于易乳化油脂的碱炼脱酸,也适用于非水化磷脂含量高的油脂的脱酸脱磷,经试验证实,可提高产品精炼得率,达到97%以上,成品油质量稳定;
二,碱炼脱酸的时间缩短,从而缩短工艺流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三,由于碱炼脱酸的时间很短,不需要在油碱混合器后增设中和反应罐,从而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油脂精炼方法流程及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中盛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