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1323.7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8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孔健;林玉娇;姜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凯瑞尔数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C1/24;C02F1/44;C02F1/52;C02F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液零排 放回 用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使之达到零排放回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特点是水质水量波动大,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垃圾渗滤液的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环境污染控制的一项重大课题(申欢,金奇庭,崔喜勤,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4):1-5),其中垃圾渗滤液的氨氮含量高,更难于处理。目前,渗滤液脱氮新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极为关心的一项热门研究课题(张萍,刘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脱氮处理技术,2007,15(1):6-9)。
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
从众多研究实例看,以中和吹脱-生化法为主的工艺对渗滤液处理至符合有关排放标准较难,微生物对渗滤液中所含难降解有机质的降解能力很低,而吹脱出的氨若不回收,会带来二次污染。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超声波、光催化、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等(杨飞黄,杨顺生,曹东梅,等.反渗透及其在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2007,33(3):6-12)。
根据污水中总氮浓度的高低、氮化合物的组分不同,工程中常见的几种脱氮方法有:微生物法、氨吹脱(气提)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土地处理法等(吴方同,苏秋霞,孟了,等.吹脱法去除城市垃圾渗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J].给水排水,2001,27(6):9-12)。
膜吸收法是使用疏水性微孔膜将气液两相隔开,利用膜孔实现气、液两相间传质的分离技术,它能有效去除水中挥发性污染物和溶解性气体,如硫化物、氰化物、氨、氯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袁力,王志,王世昌,等.膜吸收技术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2,22(4):55-59)。采用膜接触反应器以硫酸溶液为吸收液,直接从高浓度氨水中脱氨并回收氨,使脱氨后氨水的浓度达到返回吸收工艺的要求(王建黎,徐又一,徐志康,等.膜接触器从高浓度含氨废水中脱氨的试验研究[J].环境化学,2001,6(20):1-2)。
与传统的生化、物化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在常温和低压下进行分离,因而能耗和设备的运行费用低。
(2)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故投资费用低。
(3)膜分离过程只是简单的加压输送液体,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管理。
(4)膜作为过滤介质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均匀连续体,纯物理方法过滤,物质在分离过程中不发生质的变化,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杂质脱落,保证透过液的纯净。
(5)可实现零排放回用(高年发,宝菊花.超过滤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酿造,2007,7(172):80-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回用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物化、生化、膜过滤联用技术。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垃圾渗滤液原液送入原水调节池;
2)将原水调节池的出水通过膜混凝反应器去除悬浮固体和杂质,将膜混凝反应器的反冲洗出水回流至原水调节池;
3)将膜混凝反应器排出的废水进入膜接触反应器,废水中的氨被硫酸溶液吸收,形成副产品硫酸铵溶液;
4)去除氨氮后膜接触反应器出水进入升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进行厌氧生化处理,去除大部分有机物杂质;
5)将升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出水送入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好氧生化处理,进一步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
6)将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送入连续膜过滤系统进行过滤,将连续膜过滤系统的浓缩液和反冲洗水回流至原水调节池;
7)将连续膜过滤系统的出水送入反渗透系统,将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液经锅炉氧化喷烧去除,反渗透系统的出水即为可回用的纯水。
所述膜混凝反应器最好选用幕帘式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片,所述幕帘式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片的膜孔径最好为0.2μm,截留分子量最好为0.6万~5万道尔顿。
所述膜接触反应器最好选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的膜孔径最好为0.2μm,截留分子量最好为0.6万~5万道尔顿;所述将膜混凝反应器排出的废水进入膜接触反应器最好在废水进入膜接触反应器前调节pH值至10~12后,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氨形式,再进入膜接触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凯瑞尔数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凯瑞尔数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