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的防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1570.7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6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孙道恒;吴德志;王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03;B81C5/0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随机 微观 三维 结构 图形 防伪 方法 | ||
1.一种应用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平板正电极上表面旋涂微米或亚微米级的高分子液体后干燥,得到高分子薄膜;
2)将三角形楔体置于高分子薄膜上,将平板负电极平行放在三角形楔体上;
3)将平板正电极和平板负电极分别连接直流电压源的正负电极;
4)加热样品,开启电压源,并调节平板正电极与平板负电极之间的间隙,使场强至107~108V/m,高分子薄层液体产生明显的不稳定波动,形成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
5)冷却后关闭电压源;
6)剥离平板负电极和三角形楔体后确定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的观察位置并作上标志;
7)放大摄影,对准标志区域放大到50~400倍,拍摄图形并将其存入联网的数据库;
8)按照查询方式说明,顾客对附在产品上的平板正电极标志处的三维结构图形观察后,联网登录到数据库进行图形比对,确定产品的真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样品的温度高于高分子薄膜的玻璃化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场强至107~108V/m后保持温度和电压不变至少10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随机微观三维结构图形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后关闭电压源的温度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5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