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纤维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1624.X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斌;张毅;俞伟鹏;张蔚;陶慧;高翠强;杨仁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建州竹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L11/08 | 分类号: | B27L11/08;D01C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31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纤维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子的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一种用竹子茎秆(原竹)直接生产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用机械、物理、生化等方法制备竹原纤维是当前的热门课题和未来新型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在竹原纤维制造方法上已有许多发明专利,CN11078520C公告了一种将原竹开条、轧条、形成竹纤维束制品的制造方法、CN1261290C公告了一种将原竹竹片采用纯物理的方法,通过蒸煮分丝,去糖,去脂肪,蛋白质,淀粉处理后,经机械撞击、撕裂、开松成竹纤维。CN1185086C公告了由冷轧压、水煮浸、脱水及梳制纤维等工序,获得的纤维主要用于生产竹纤维板。CN1217038公告了一种竹材成纤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试样准备、软化、水洗、碾压、水洗、尿氧处理、水洗、碱液煮练、水洗、尿氧漂白、酸洗、脱水、抖松、晾干等步序可制得竹纤维。CN101210350公开了一种竹纤维有机加工工艺。这种竹纤维有机加工工艺:按选材分类,分别进行截断;按照竹黄、竹青将竹材分片;用分丝机对蒸煮后的竹青、竹黄分别进行分丝;经过软化;漂洗;漂白;提取了竹纤维。
上述的这些生产方法均脱离不了先成竹片再成竹纤维束的工艺,其加工技术较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加工材料浪费严重,无法对整根竹子进行流水线加工以实现高效规模化生产。而且目前制备方法没有充分利用竹子茎秆(原竹)的整体相互联系便于开纤的特点,难以解决竹子尖削度大、形状尺寸千差万别所带来的竹纤维加工难题,导致所生产的竹纤维质量差,纤维粗、短、硬,其均匀度、长度、细度、强度等指标不能达到纺织用及其它产业领域对竹纤维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竹纤维的生产工艺,使整根竹子在不经切割开片的情况下通过特制机具展平后进行直接加工,且加工出的竹纤维更长、更细、更均匀,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廉,产品质量稳定。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竹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选料:将各批次竹材按照产地、竹龄分类,分别存放;
步骤110、展平:使竹材端部下沿劈裂并使开口簿壁圆柱或圆锥体逐渐展平;
步骤120、开纤:采用开纤分离机将竹材梳解成为纤维束形态的竹丝束纤维;
步骤130、分级:经气流分类后利用振动输送带及风选分级系统将竹丝束纤维进一步分级,去除超短纤维及粉粒,得到合格长度和细度的竹纤维束;
步骤140、蒸煮:将竹纤维束在常压或加压煮练30~200分钟,煮练时温度为70~140℃,压力:0~4kg/cm2,浴比为1∶15~60,煮练液中氢氧化钠:3~125g/l、碳酸钠3~135g/l、亚硫酸钠0.4~50g/l、硅酸钠0.2~50g/l,得到竹纤维;
步骤150、酸洗:将煮练后的竹纤维沥干,然后首先用含0.05~2.5%的 稀硫酸溶液清洗至PH值6~7;
步骤155、漂白:向浴锅内加入双氧水、硅酸钠、氢氧化钠、纯缄的至少一种,将PH值调至9.5~11.5;
步骤160、清洗、脱水:将漂白后的竹纤维沥干,然后首先用含0.05~1.5%的稀硫酸溶液清洗至PH值6~7,再用清水清洗后经脱水、上白油、晾干;
步骤170、养生:晾干后,均匀加入乳化油,堆放到特定的养生房养生7~10天即可制备出细度在0.03毫米至0.08毫米、长度在30~80毫米的竹原纤维。
其中,在所述步骤100和步骤110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穿孔及软化:将竹子穿孔,送到指定软化池浸泡软化,软化液采用氨水溶液或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浓度为0.5~35%;
步骤102、清洗、烘干:将软化后的竹材放到指定清洗池中浸泡一定时间后送到待加工区域晾干,将晾干的竹材送到机械加工区实现烘干。
所述步骤150中清洗至PH值6~7之后还包括:进一步用清水清洗经脱水后放到蒸煮锅中,加入精练液常温处理30分钟,精练后的竹纤维沥干,加入硫酸6g/l、浴比为1∶45,进行室温处理15~25分钟。其中,精练液配方为:氢氧化钠浓度为220g/L,浴比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建州竹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建州竹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1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帽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模切的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