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窗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2139.4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钻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李钻水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7/28;E05F15/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永***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感应 式防夹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配件,特别是一种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或窗。
技术背景:
对于采用铰链、合页的门窗来说,在门、或窗处于打开状态时,有可能因为风吹、小孩玩耍、或人精神不集中等原因,都有可能发生门、窗关闭时手仍然处于门、窗本体与门框之间而造成夹手事件发生,轻者可能引起手指肿胀,重者可能造成手指的粉碎性骨折。因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防止门、窗夹手的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或窗。
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或窗,包括门、窗本体及门框、窗框,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的门、窗还包括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所述的感应式防夹手装置包含有执行件、感应器及控制电路,所述的执行件固定于门、窗上,所述的感应器设置于门、窗四周固定框的至少一侧,执行件与感应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在门、窗上设置这种感应式的防夹手装置,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当门、窗关闭且即将闭合时,如果在门、窗本体与门框、窗框之间有其它物体,比如手指等,感应器将感应到手指等物体的存在,因而发出信号、通过控制电路使执行件发生动作,防止门、窗本体进一步的关闭,从而起到防止门、窗夹手的功能。
执行件的结构有很多,以下是申请人提供的两种形式:
一种是,执行件包含两片相对设立的构件,两构件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分开与闭合,在与执行件相对的门、窗本体或门框、窗框上设置有当执行件的两构件分开时可嵌入两构件之间,当执行件的两构件闭合时无法嵌入的插销,当执行件固定于门、窗本体上,则插销固定于门框、窗框上,当执行件固定于门框、窗框时,则插销固定于门、窗本体的周边。
这种形式的执行件,当执行件固定于门、窗本体上,则插销固定于门框、窗框上,当执行件固定于门框、窗框时,则插销固定于门、窗本体的周边。
所述的执行件或为一种杆件,所述的杆件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实现伸缩,当需要防止门、窗本体关闭时,控制电路控制杆件式执行件,使其伸出,伸出的杆件以防止门、窗本体进一步关闭,当动作完毕,由控制电路控制,使杆件缩回,从而实现门、窗的关闭。
在与杆件式执行件相对应的门框、窗框或门、窗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阻当执行件的刹车片。
所述的刹车片设置于门框、窗框或门、窗本体上,是根据杆件式执行件是设置于门框或门本体上决定的,当杆件式执行件设置于门框、窗框上时,则刹车片设置于门、窗本体,当杆件式执行件设置于门、窗本体上时,则刹车片设置于门框、窗框上。
所述的感应器或设置于门框上固定门本体的那一侧,或设置于门框安装有锁扣的那一侧门框上,或设置于靠近地板的那一侧,或者同时设置于其中两者的组合、或者同时设置于三者之上。
所述的感应器或为红外感应器、或为光电感应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由于在门、窗上设置了感应式的防夹手装置,因此可防止门、窗关闭时,因不小心、没留意等原因造成的门、窗夹手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或窗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执行件与插销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或窗
图5为实施例3的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或窗
标号说明:1门本体 2门框 3感应式防夹手装置 31执行件 32插销 4感应器 5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
如图2、3所示的带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的门,其包括门框2及门本体1,在门上设置有感应式防夹手装置3,所述的感应式防夹手装置包括由两片相对设立的构件构成的执行件31及插销32构成,执行件31安装于门框2上,执行件31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控制执行件两片式构件的展开与闭合。插销安装于门本体上,在安装有锁扣的那一侧门框上设置有感应器4,感应器与控制电路相电连接,所述的感应器为光电感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李钻水,未经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李钻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