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听器自我调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262.6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余仕湖;施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伟 |
地址: | 361006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器 自我 调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听解决方案,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听器自我调试方法。
背景技术
助听器要达到最佳表现效果必须适应每个用户不同的听力损失情况。因此通常使用听力图来记录听力损失,首先根据该听力图选配最适合的助听器,后者考虑到助听器对现有的听力损失的补偿作用。此外当一旦选择了助听器将根据该听力图调节可调节的助听器参数。习用助听器的参数选择需由专业验配师通过专门的听力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病人无法自己进行测试、调试和进行佩戴,成本较高;客户需到制定的验配中心购买,购买不方便;客户需根据自己的耳样来做助听器外壳,周期比较长且不能够批量生产,使用起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为低廉、使用更加方便、生产周期短、佩戴舒适的助听器自我调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助听器自我调试方法,它包括助听器、信号线,信号处理转换器以及相应助听器自我调试软件;其可听阈测试的步骤如下:
(1)将所述的助听器通过信号线与信号处理转换器连接,并连接至电脑,打开相应的助听器自我调试软件;
(2)在软件界面上选择起始的频率(Hz),及起始音量(dB);
(3)单击软件上的发声键,助听器发出在起始频率和音量上的纯音,或者窄带噪音,从而达到真耳测试的效果;
(4)用户自行判断能否听到声音,如果听不到,保持频率不变,通过点击对应频率下方的“加号”提高音量重复步骤(3),直到听到声音为止。我们即可以判断这一点就是可听阈临界点,也是这一固定频率上用户能听到的最大分贝数的音量;
(5)更改频率及相应的音量再进行步骤(2)到步骤(4)的测试,直到测试完成所有频率。
(6)点选最低频率,然后点击所有点发声键BEEP ALL,助听器将逐个播放相应频段相应音量声音,让用户再次核对测听结果;
(7)通过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设置助听器内部参数。
本发明还包括舒适阈测试,其步骤如下:
(1)将所述的助听器通过信号线与信号处理转换器连接,并连接至电脑,打开相应的助听器自我调试软件;
(2)在软件界面上选择起始的频率(Hz),及起始音量(dB);
(3)单击软件上的发声键,助听器发出在起始频率和音量上的纯音,或者窄带噪音,从而达到真耳测试的效果;
(4)用户判断这个频率音量是否是最舒适的,如果不是最舒适的,保持频率不变,通过点击对应频率下方的“加号”(“减号”提高(降低)音量,重复步骤(3),直到听到最舒适声音为止。说明这一点就是可听阈测试点,就是这一固定频率测试的结果;
(5)更改频率及相应的音量再进行步骤(2)到步骤(4)的测试,直到测试完成所有频率。
(6)点选最低频率,然后点击所有点发声键BEEP ALL,助听器将逐个播放相应频段相应音量声音,让用户再次核对测听结果;
(7)通过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设置助听器内部参数。
本发明还包括微调步骤,该微调步骤包括噪音调节、助听器反馈调节和音量控制。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的助听器自身发出各种频率和各个声压级的纯音和窄带噪音信号,然后由预装在计算机内的软件控制每个频段和不同声压级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和聆听的舒适目标,代替了的听力设备和专业验配师的测试,可批量生产。由于无需定制外壳或进行复杂的验配,生产周期短,而且增添了舒适阈的测听功能,用户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备连接图;
图2是本发明参数选择处理装置的显示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用的设备包括助听器1、信号线2,信号处理转换器3以及相应助听器自我调试软件(安装于计算机上)。所述的助听器1通过信号线2连接信号处理转换器3以及软件。
本发明是一种助听器自我调试方法,它包括可听阈测试、舒适阈测试、自动验配、微调等四大步骤。
(一)所述的可听阈测试的步骤如下:
(1)在软件界面4(如图2所示)上选择起始的频率(如图2所示的横坐标),以及起始的音量(如图2所示的纵坐标:声压级);
(2)单击软件上的发声键,助听器发出在起始频率和音量上的纯音,或者窄带噪音,从而达到真耳测试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