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育苗用底栖硅藻培养及其鲍鱼苗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454.7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蓝鲸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A01G33/00;C12N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109福建省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苗 用底栖 硅藻 培养 及其 鲍鱼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鲍鱼养殖技术,特别适用于育苗用底栖硅藻的培养。
背景技术:
底栖硅藻作为鲍幼体的前期饵料,其种类与质量对鲍人工育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各类适宜且数量充足不仅可以延长鲍幼体的附着、变态率,而且还会有效防止“脱板症”,延长在板时间,实现剥离大规格苗种,达到高成活率的目的。幼鲍期以含淀粉和多醣类较多的底栖硅藻(月形藻、舟形藻、卵形藻)和单细胞绿藻(扁藻)为食,但人工接种之初,小型舟形藻及单细胞绿藻的比例并不是很高,随着人工培养条件的控制和时间的延长,各种底栖硅藻种类之间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研究其培育条件与各种类之间消长关系,对防止脱板病症、提高幼鲍的板上在有量和生长速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常规底栖硅藻及其鲍鱼育苗培养方法作了测试,已取得对比数据,培养试验在宁德市霞浦县福建蓝鲸水产有限公司鲍鱼育苗场内进行,藻种来源于海水中自然生的藻种。其基本条件是:
时间为2009年3月15日~5月30日,培藻的自然水温为14℃~22℃,自然升温。
1、培养材料
根据培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9个池。附着基均采用厚度1mm的无色透明聚乙烯薄膜,每张规格为1mx1m,有效附着面积2m2/片。
制作方法:附着基用漂白粉浸泡,洗去表面脏污、杂物,然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待用,入池时将薄膜4个角提起,中间放一块砾石,后用橡皮筋将砾石包在薄膜中央,砾石重量能将薄膜沉入池底即可,每池均匀投膜400张,平均每平方约投19张。
2、设施
育苗池规格为7mx3mx1.2m,每池21m2,每组育苗面积为189m2,每池设4条输气管,气孔间距为0.4m,育苗场为半封闭式,房顶遮光率为60%的黑色遮阳网两层作遮光,顶层为固定遮阳网,底层为可调节遮阳网。
3、水质处理
在海区沙滩挖沙滤井,将铺设输水管的吸水管用80目筛网套包裹,再用粗沙袋一起压埋在沙滩中。场内建造两座沙滤池,鲍幼体附着前将海水从经过滤的汲水管中抽取,经高位沙滤池二次过滤后使用。
4、采苗时间
5月2日采苗,以试验起始日计算第48天。
5、测量方法
接种2天后开始,每隔2天镜检观察计数一次,计数方法为剪取1cmx1cm附着基,浸入盛有海水的培养皿中,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所见的藻类分为大型舟形藻、小型舟形藻、楔形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和单细胞绿藻等7种分别计数,计数时只计附着基的单面。
以常规方式进行底栖硅藻培养过程为(常规方式设定为A组):
1、接种前15天左右(4月16日)开始采集筛选适宜和的种类,先在两个池中培养藻根据采苗时间提前7天(4月24日),开始将A组9个池子接种。
2、光照与换水:底栖硅藻培养期间使用一层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遮盖光照控制在2000lx,每隔4天换水一次,换水后按N10mg/L、P1mg/L、Si1mg/L、Fe0.1mg/L施加营养盐。
3、注意观察挠足类的繁生与处理,一经发现在采苗前2天就全部施敌百虫一次,剂量以1~2ppm之间。
表1:A组9个池从接种2天后开始到布卵前共8天中,各种底栖硅藻类镜检观测数量变化
单位: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蓝鲸水产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蓝鲸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