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藻聚糖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570.9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沛;刘翼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1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海藻制备岩藻聚糖并脱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利用pH调节与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相结合的技术方法,除去岩藻聚糖粗品中的重金属元素As、Ag、Cd、Pb的岩藻聚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岩藻聚糖是存在于褐藻(如海带)细胞壁的一种酸性硫酸多糖,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硫酸根(=SO4)和糖醛酸(COOH)等结构成分,使该多糖具有聚阴离子体系的特征,能够结合海洋中的重金属离子(如As+2、Ag+2、Cd+2、Pb+3)。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尽管这些重金属在岩藻聚糖中以络合态形式存在,然而,一旦多糖进入人体,由于肠道的酸性介质条件,这些重金属元素可能会解离出来,从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此外,由于这些重金属盐的结合,使岩藻聚糖中的=SO4以盐的形式存在,降低了岩藻聚糖的溶解性、粘性等性质。大量研究表明,岩藻聚糖的生物活性与硫酸根有关,重金属的结合也降低了该多糖的生物活性。
以往在制备岩藻聚糖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将所结合的重金属去除的问题,造成岩藻聚糖制备重金属含量高,影响了该产品的质量。本项发明在以往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金属离子螯合剂EDTA及调节溶液的pH值,实现了低重金属含量岩藻聚糖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条件温和、适合于规模化操作、重金属离子脱落率高、成本低的从岩藻聚糖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岩藻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岩藻聚糖的制备方法,它以海带干品为原料,经除杂、烘干、粉碎、过筛80-100目制成海带干粉;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带干粉加进无离子水中,海带干粉与无离子水的比例为1∶18-20,保温75-80℃、3-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2)上清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4N浓度的盐酸溶液,使盐酸的浓度达到0.1mol/L;(3)静置15-20分钟后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用6N浓度的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静置15-20分钟后离心除去沉淀;(4)上清液加入乙醇,使之达到浓度30%-60%,静置20-24小时后离心得到岩藻聚糖粗品。
步骤(4)所得的岩藻聚糖粗品,按质量比例1∶5加入无离子水,加入4N盐酸溶液使浓度达到0.1mol/L,搅拌均匀后加入2N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使溶液的EDTA浓度达到0.005mol/L,4℃放置60-90分钟后超滤浓缩3-4次,浓缩液经冷冻干燥即得到脱去重金属元素如As、Ag、Cd、Pb的岩藻聚糖(岩藻聚糖纯品)。
步骤(3)和(4)所述的离心除去沉淀的离心机转速每分钟6000-10000转、离心时间10-15分钟,其目的是到达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采用盐酸调节海带提取液的pH值(盐酸浓度为0.1mol/L),使溶液中的可溶性褐藻酸钠杂质转变为不溶性的褐藻酸,经离心方法除去。此步骤具有除去杂质及解离重金属离子的双重作用。为下面的纯化简化了步骤。
溶液经氢氧化钠中和后,加入乙醇至30%-60%的浓度,使岩藻聚糖沉淀,制备岩藻聚糖粗品。
在岩藻聚糖粗品中加入盐酸使其浓度达到0.1mol/L,再加入EDTA溶液,在酸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发生部分解离并与EDTA结合,形成EDTA-重金属螯合物。EDTA-重金属螯合物能够透过超滤膜,而岩藻聚糖由于分子量较大不能透过超滤膜,其结果就可以方便地除去重金属元素。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是一种岩藻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干海带100kg,除去沙土、杂物,进行烘干、粉碎、过筛80目制成海带干粉。
(2)取上述海带干粉50Kg,加入无离子水1000Kg,搅拌均匀。保温80℃3hr后,采用管式连续离心机离心(每分钟10000转,10分钟),得上清液约300Kg。
(3)浓盐酸(HCl)配成4mol/L浓度,按比例添加于上述上清液,使其HCl浓度达到0.1mol/L。放置15分钟后采用管式连续离心机离心,沉淀物主要为褐藻酸杂质。得上清液约250Kg。
(4)固体氢氧化钠(NaOH)配成6N浓度溶液,用于中和上述制成的上清液,使上清液的pH值调节为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5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