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电压温度在线监测光电变换固封极柱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633.0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津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G01J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温度 在线 监测 光电 变换 固封极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力设备的温度在线监测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高电压温 度在线监测光电变换固封极柱的结构。
背景技术
预防开关设备载流回路过热的措施是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 措施之一。开关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 供电可靠性。目前我国生产的中压开关柜主流产品是中量式手车柜,约占75%。 手车触头因接触不良、运行振动、氧化等原因常出现过热。由于触头在触头盒 内、散热性差,其超温导致触头盒绝缘老化而引发短路事故屡屡发生。我国提 出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其中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和推行设备状态检修 是主要内容之一。首先必须将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用数字化反映至监控系统。 电力设备运行温度是衡量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采用固封极柱制作真空开关 手车是开关设备小型化、提高可靠性的新技术。是目前国内开关行业发展趋势。 将手车触头温度在线监测的温度传感单元与固封极柱合二而一。不仅安全可靠 地实现手车触头温度在线监测,而且更加方便于温度传感单元的自身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固封极柱为主体,注入上 感应电源,与上热检测器、上光电变换器、上红外发射管、上气隙通道、上红 外接收管和上接线端子组成上触头温度传感单元;注入下感应电源、与下热检 测器、下光电变换器、下红外发射管、下气隙通道、下外接收管和下接线端子 组成下触头温度传感单元一起组成的一种高电压温度在线监测光电变换固封极 柱的结构,其特征是:有一个固封极柱主体,在主体的上出线座内部嵌入有上 感应电源,主体上端设有上光电变换器,上感应电源通过内部引线与上光电变 换器连接;上光电变换器上连接有上热检测器,上热检测器与外部手车上动触 头触及传感温度信号;上光电变换器内端与上红外发射管连接,上红外发射管 对应有上气隙通道,上气隙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红外接收管,上红外接收管与上 接线端子连接;在主体的下接线座内部嵌入有下感应电源;主体中段设有下光 电变换器;下感应电源通过内部引线与下光电变换器连接;下光电变换器上连 接有下热检测器,下热检测器与外部手车下动触头触及传感温度信号;下光电 变换器内端与下红外发射管连接,下红外发射管对应有下气隙通道,下气隙通 道的另一端设有下红外接收管,下红外接收管与下接线端子连接;上、下接线 端子通过连线与外部控制单元连接;最终完成手车上、下动触头温度在线监测。
在强电磁干扰的使用环境,为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红外发射管与光纤连 接,光纤穿过气隙通道与外部控制单元上的红外接收管连接同样可以完成手车 上、下动触头温度在线监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手车触头温度在线监测的温度传感单元与 固封极柱合二而一,采用红外光在封闭的气隙通道中传输温度信号,热检测器 直接接触开关设备手车动触头,实现测量部位准确、测量温度准确。采用感应 电源自给供电,避免停电更换电池和电池电压降低影响测量温度。传感单元模 块化固封在固封极柱的结构,可靠隔离高电压,实现高电端与低压信号端无导 电连接。安全可靠、不另占安装空间、不破坏原设备结构,实现手车触头温度 在线监测。便于自身维修。达到防止开关设备事故、提高供电可靠率、减少停 电损失、实现开关设备状态检修和建设智能电网目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固封极柱主体外观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不使用光纤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不使用光纤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使用光纤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使用光纤的B-B剖视图。
图中1上热检测器,2上感应电源,3上光变换器,4上红外发射管,5上 气隙通道,6下光电变换器,7下红外发射管,8下气隙通道,9上红外接收管, 10下红外接收管,11上接线端子,12下接线端子,13下热检测器,14下感应 电源,15固封极柱主体,16上光纤,17下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津,未经陈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泡囊的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次性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