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跳频功能的数字直放站及实现同步跳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2639.8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1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石江宏;陈凌宇;李峰;谢思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B1/71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数字 直放站 实现 同步 方法 | ||
1.一种具有跳频功能的数字直放站,包括模拟信号处理装置和数字信号处理装置,该数字信号处理装置主要包括数字上下变频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数字信号处理装置中还设有基带处理模块;
该模拟信号处理装置将耦合进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频信号,并模数转换为数字中频信号交由数字下变频模块完成下变频和降采样工作,该数字下变频模块将采样后的信号频谱搬移至基带同时把码率下降的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模块,该基带处理模块对来自数字下变频模块的含有同步信道以及广播控制信道的数据实现解调、信道译码,提取小区的频率分配情况以及跳频策略信息,并根据GSM跳频算法计算出小区跳频顺序表,在时隙同步时钟的控制下,在每个时隙的开始将所得的频率信息送给数字上下变频模块中选频模块的数字频率合成器,实现准确的跳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跳频功能的数字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包括FB捕获模块、时隙同步时钟生成模块、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和跳频频点计算模块;
该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先通过FB捕获模块捕获频率矫正脉冲,初步定位同步突发脉冲,设定搜索窗;当准确定位同步突发脉冲后,通过时隙同步时钟生成模块生成时隙同步时钟送至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该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当收到来自FB捕获模块提示频率矫正脉冲捕获成功的控制信号后,在同步时隙时钟的控制下开始对来自数字下变频模块的含有同步信道以及广播控制信道的数据实现解调、信道译码,提取GSM小区的频率分配信息、跳频信息、TDMA帧号给跳频频点计算模块;所述的跳频频点计算模块利用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提供的提取信息,根据GSM跳频算法计算出小区跳频顺序表,在时隙同步时钟的控制下,在每个时隙的开始将频率信息送给每个选频模块的数字频率合成器,实现与基站的同步跳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跳频功能的GSM数字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提取信息具体包括GSM的TDMA帧号19bit,其中11bit的T1、5bit的T2以及3bit的T3;指出该小区分配到载频情况的移动分配表;参与跳频序列的计算,用来区分使用同一频率组的小区的跳频序列号。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意一种具有跳频功能的数字直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跳频频点计算模块利用该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提供的提取信息,依照频点的个数,根据时隙以及小区的收发信机的数量给出正确的移动台分配指针偏移表,从而计算出每个时隙应用的MAI值,再通过移动分配表出载频的频点,换出对应的频率字,最后在时隙同步时钟的控制下,在每个时隙的开始将频率字送给每个选频通道的数字合成器,实现与基站的同步跳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意一种具有跳频功能的数字直放站实现同步跳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模拟信号处理装置将耦合进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频信号,并模数转换为数字中频信号交由数字下变频模块完成下变频和降采样工作,该数字下变频模块将采样后的信号频谱搬移至基带同时把码率下降的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模块;
步骤2,该基带处理模块先通过FB捕获模块捕获频率矫正脉冲,初步定位同步突发脉冲,设定搜索窗;当准确定位同步突发脉冲后,通过时隙同步时钟生成模块生成时隙同步时钟并送至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该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调模块在同步时隙时钟的控制下对来自数字下变频模块的含有同步信道以及广播控制信道的数据实现解调、信道译码,提取GSM小区的频率分配信息、跳频信息、TDMA帧号,并把这些信息送给跳频频点计算模块;
步骤3,该跳频频点计算模块利用该广播信道及同步信道解析模块提供的提取信息,根据GSM跳频算法计算出频率跳频顺序表,向数字上下变频模块的选频模块中的数字频率合成器提供频率字,实现与基站同步跳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6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