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熟食手剥笋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659.5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罗俊煜;郑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市鑫兴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008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熟食 手剥笋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笋类食品加工方法,特别是手剥笋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笋类加工一般是晒干、烘干制作成可保存的笋干制品,(如明笋干和烟笋干)或者加工成罐头产品。虽然解决了贮存问题,但笋干制品食用时需经过较长时间的蒸煮和泡发,然后再烹调食用,过程繁琐,极不方便;罐头制品虽然不需要蒸煮泡发,但在其加工过程中多次加热(预煮、复煮、杀菌)和浸漂,并加入柠檬酸(或进行乳酸发酵),产品的PH为4.2-4.6,因此口感较软,略有酸味。两者均存在笋体组织形态变化大,口感、风味差、缺乏原汁原味的缺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笋类食品的保鲜、保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环保、正成为人们的时尚理念。返规真,回归自然已成为人们的向往。而我们研制的手剥笋克服了上述产品的缺陷与不足。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
手剥笋,又称带壳笋,系采用高山地区无污染的山间小竹笋(如石竹笋、象牙笋、红面笋等可食用的小竹笋)精制而成的即食型笋制品,充分保留了山间野笋的自然原始风味和成份。因其在加工过程中,为保留笋香和营养而不去壳,食用时用手边剥壳边食用,固而取名手剥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熟食手剥笋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是:包括原料采收、熟化前置处理、熟化、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工序,其特征在于:
①原料采收:选择直径为1.5-4cm、长度为18-40cm的新鲜手剥笋进行带壳采收;
②熟化前置处理:前置处理分几个步骤:
a切头去尾,即切去粗老的根部及没有肉质的尾端,保留带壳中部;
b而后用水清洗笋体表面,去泥沙;
c去泥沙后切成笋段;
d杀青:杀青是笋段在100℃的水中煮25-30分钟;
e冷却:指笋段杀青后出锅用冷水急速冷却至常温,滤干水份备用;
③熟化:熟化处理分两个步骤:
a汤汁配制:
原料∶水=1∶1.5(重量比)、各种配料比例如下:
白糖2.3-2.8%食盐1.5-1.8%味精0.8-1%鸡精0.6-0.8酱油1-1.2%料酒2.5-3%丁香0.2-0.4%茴香0.4-0.6%桂皮0.4-0.6%干辣椒0.3-0.5%
先将丁香、茴香、桂皮、干辣椒煸炒至微黄色,使各种香料的香味和干辣椒的辣味充分溢出,再加入水和其它各种调味品,100℃煮30-35分钟;
b反复烤煮:
将清洗杀青处理后的原料加入上述配制的汤汁中,在夹层锅内反复烤煮、浸泡处理11-12小时,先三煮三烤,即100℃煮2小时后,滤去汤汁,115-120℃烤焙1小时,反复煮烤三次后再用汤汁浸泡2-3小时,使之完全入味;
④真空包装:对经反复烤煮及浸泡、完全入味后的半成品进行计量、使用耐温130℃复合袋装袋、加汤,即加入烤煮后剩余的、经过滤的汤汁,加汤按体积比例为固态物含80%,汤汁20%,然后用真空封口机封口;
⑤真空杀菌:封口后置高压杀菌锅中升温15分钟至121℃,而后保温25分钟再降压15分钟,反压冷却至40℃以下后出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工艺采用带壳加工、反复烤煮的方法,充分保留了山间野笋的原始风味,克服了现有竹笋产品口味差、缺乏原汁原味感觉的缺陷和不足。以上述方法生产的手剥笋,味道新鲜纯正,清香爽口,风味独特,百吃不厌。而且配料中只有鲜竹笋、食用盐、白糖、调味料。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工艺流程为:
①原料采收
原料要求:无病虫害、无严重伤破、无严重拔节、直径为1.5-4厘米,长度为18-40厘米,当天采收的新鲜的山间小笋(石竹笋、花壳笋、方笋、红面笋等可食用的小笋)、无污染、无异味(防止在采收运输过程中受汽油、柴油、机油等污染而有异味)。
②原料前处理
采收后的原料应及时处理、以防止老化和变色,影响口感和外观质量。
原料处理方法:
①切头去尾:切去粗老的根部及没有肉质的尾端。
②清洗:清洗笋体表面以除去泥沙,需两次以上清洗,确保原料的清洁干净。
③切段:按要求切成笋段(一般为6-7厘米)
④杀青:100℃水煮25-30分钟杀青,以防止老化和变色。
⑤冷却:冷水急速冷却至常温,滤干水份备用。
③汤汁配制
原料∶水=1∶1.5(重量比)、以水为100,各种配料比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市鑫兴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三明市鑫兴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厂凝汽器内凝结水的机械过滤装置
- 下一篇:天然彩色方便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