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日镜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676.9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7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奇灵 |
主分类号: | G02B7/182 | 分类号: | G02B7/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25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日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利用跟踪聚光技术,是太阳能利用关键技术之一。
二.背景技术
目前定日镜,普遍采用在水平转轴之上叠加垂直转轴,双转轴驱动构成T型定日镜传动系统。如美国加州、西班牙PSA实验基地等,该结构外观如图24所示。这种定日镜结构看似简单,但其传动系统存在问题。众所周知,定日镜为远距离转动式跟踪,由于受到以投射距离为半径的巨大扇形放大作用。导致传动系统角位移跟踪控制尺度,被压缩到很微小的工作区间;而系统传动误差,却被放大到数千倍之大。由于太阳运行速度十分缓慢,为了达到超低速精确跟踪,定日镜需要一套高倍数齿轮减速传动系统。由于齿轮传动,存在着耦合间隙,而耦合间隙会产生传动误差。当传动误差被放大到几百或数千倍之后,就会引起定日镜跟踪效果严重失常。结果造成定日镜整体聚光效率下降。若要消除传动误差对跟踪效果的严重影响,就必须做到齿轮无间隙耦合,这就等于要做到齿轮加工绝对精密。然而,要想做到齿轮无间隙耦合,其精密加工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欲求得加工精度的甚微进展,都得要付出艰难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目前,定日镜传动系统制作,正面临跟踪精度上不去,制作成本下不来的两难处境。几十年来,受齿轮配合精度限制,定日镜始终处于跟踪精度不足,传动效率低,抗风能力差。在风荷载下运行,光斑晃动较为严重。因此,这种定日镜只能在无风或弱风的环境下才能运行。就目前加工能力而言,采用齿轮传动方式,并不适合于T型双转轴驱动定日镜传动系统。可是离开了齿轮传动,又别无他法可求。为了摆脱齿轮传动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定日镜改用液压传动方式。但液压传动也同样存在着其自身弱点,这里就不再详述。此外,目前所研制出来的定日镜,都不具备聚光调节能力,面对太阳每日运动,所引起定日镜反射光斑大小的波动变化,却无能为力,从而导致聚光效果不理想,造成太阳能流失较为严重,设备利用率下降,发电成本上升。在定日镜场中,分布着数百甚至上千台定日镜,每台定日镜的位置参数各不相同。在定日镜没有聚光控制的情况下,塔式太阳能发电的总体设计,将会受到聚光条件的捆绑约束。为了获取高密度太阳能,定日镜场需要有很高的聚光倍数。如果每台定日镜,都采用平面镜聚光,则需要大量增加定日镜台数,才能达到聚光倍数要求。但是,随着定日镜数量增多,就会引起定日镜相互遮挡光线,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要加高加大中心塔的建筑规模。其结果又加重了中心塔的投资比例。反之,如果每台定日镜都采用曲面镜作固定式聚光,虽然可以减少定日镜数量。但如此一来,整个定日镜机群,就需要配置数量众多焦距多样的曲面反射镜。由于大面积曲面反射镜,其模具制作极其困难,所需造价十分昂贵。因此,多开模具,就意味着制镜成本大幅攀升,造成制作费用难以承受。在定日镜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如果没有聚光控制,将会使安装调试工作,变得异常繁琐复杂。每一台定日镜都由二、三十面反射分镜组成,面对上千台定日镜,若要进行逐台安装调试,就等于要面对数万个反射分镜,在人工高空作业的情况下,进行安装与调试。可想而知,如此之大的定日镜的安装工程,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许久的工期。总之,目前定日镜在制作方面,由于各项耗费开支太大,造成单机造价居高不下,导致塔式太阳能发电成本过高,迟迟未能与商业化市场运作接轨。国情需要和市场期待的是:低造价、抗风能力强、跟踪精度高、自动聚光调节、安装维护便捷等等。显然,现有设计与国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定日镜传动系统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思路,具体办法是:采用超大直径传动轮,通过放大齿轮单位角度所对应的弧长之办法,从而突破齿轮传动的空间限制,达到提高跟踪精度和缩小系统误差目的。其基本结构如下:在定日镜立柱支架顶端,设置可水平转动的T型轴。T型轴的垂直轴,与立柱支架构成水平转动联接。T型轴的水平轴,与采光器的主梁构成垂直转动联接。采光器由反射镜及反射镜支撑系统组成。为了获得水平转动控制,在T型轴的水平轴后侧,安装超大直径水平传动半轮,水平传动半轮受水平驱动装置控制,可使采光器作水平≤180°范围内转动。为了获得垂直转动控制,在采光器上,安装超大直径垂直传动半轮,垂直传动半轮受垂直驱动装置控制,可使采光器进行15°至90°范围内垂直转动。由此,采光器在水平驱动和垂直驱动的双重控制下,可以同时进行水平方位角和垂直高度角的二维球面跟踪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奇灵,未经刘奇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