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及扫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2843.X | 申请日: | 200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广魁;黄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驱动 电路 扫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技术,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减少数据线的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高空间利用效率、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无辐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其已逐渐成为市场之主流。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一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用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通常液晶显示器包含二基板并有液晶被密封于其间,画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被设置于一基板上,而相对于各画素电极的彩色滤光膜及一共享于各画素的共同电极被设置在另一基板上。彩色滤光膜包含红、绿、蓝三原色对应于每一画素设置。红、绿、蓝色画素相邻配置而构成一像元。
在先前技术的画素设计中,为了减少数据线的数量,将相邻画素共享一条数据线,并以两条扫描线来驱动一排画素,达到面板之数据线数量降低的目的。如此扫描线数量变为原先的两倍,扫描驱动集成电路(IC)数量因而增加,进而导致成本亦随之而增加。此外,先前技术是针对减少数据线驱动方式而改良,其画素设计仍采共享数据线,然而其在每个画素内需要两个薄膜晶体管作驱动。对于画素设计而言,此设计法将损失相当大的开口率,且相邻两画素一个经由一颗薄膜晶体管作驱动,另一个则需两颗串联薄膜晶体管来驱动,此设计将导致相邻两画素的充电电流不均,而造成显示上的问题。再者,此设计会造成画素内寄生电容增加,对于显示质量上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先前技术在扫描时画素会开启其它不需写入数据的画素,在扫描时一些画素会有一瞬时画素电压不正确的情形,需靠后续扫描讯号来覆盖正确的画素电压值。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可以减少数据线并且扫描线数量维持不变,并且可以有效地增加液晶显示效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及扫描方法,在无需更改显示区内画素的情况下,在显示区外设计一扫描线选择电路,利用特定的扫描方式以达到扫描线数与分辨率相同之目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包括;复数条主扫描线,配置于显示区之外,其中每一该复数条主扫描线包含第一次扫描线与第二次扫描线;复数个控制晶体管,配置于该显示区之外,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与第二控制晶体管,其中第一主扫描线的第一次扫描线与第二次扫描线分别连接该复数个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控制晶体管与第二控制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闸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主扫描线的下一个主扫描线的第一次扫描线,该第二控制晶体管的闸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主扫描线的下二个主扫描线的第一次扫描线。
其中,所述控制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次扫描线与该第二次扫描线耦合复数条数据线。所述显示区内相邻二画素内的第一与第二开关晶体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次扫描线与第二次扫描线。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开关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所述相邻二画素共享一数据线。所述相邻二画素的第一与该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共同耦接一数据线。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扫描方法,包括:施加第一电压于第一主扫描线及第二电压于第二主扫描线,使得该第一主扫描线讯号经由第一次扫描线与第二次扫描线而传导进入第一与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端;开启该第一控制晶体管,该讯号透过该第一开关晶体管而传递至第一画素;施加第三电压于该第一主扫描线及第四电压于第三主扫描线,使得该第一主扫描线讯号经由该第一次扫描线与该第二次扫描线而传导进入该第一与该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源极端;开启该第二控制晶体管,该讯号透过第二开关晶体管而传递至第二画素;其中该第一主扫描线包含第一次扫描线与第二次扫描线,其中该第二主扫描线包含第三次扫描线与第四次扫描线,其中该第三主扫描线包含第五次扫描线与第六次扫描线;其中该第一次扫描线与该第二次扫描线分别连接该第一控制晶体管与该第二控制晶体管;其中该第一控制晶体管的闸极电性连接该第五次扫描线,该第二控制晶体管的闸极电性连接该第六次扫描线。
所述第一与该第二控制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与第六次扫描线耦合复数条数据线。所述第一与第二画素内的第一与第二开关晶体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次扫描线与第二次扫描线。所述第一与第二开关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与第二画素共享一数据线。所述第一与第二画素的第一与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共同耦接该数据线。所述第一、第二与第三主扫描线,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与第六次扫描线,以及所述第一与第二控制晶体管,均配置于显示区之外。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2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厨房专用高效除氯及残留农药净水装置
- 下一篇:蛋白废水处理与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