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低温酵母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3407.4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茆军;顾美英;谢玉清;张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02F3/34;C12R1/7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46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酵母菌 及其 污水处理 中的 应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耐低温酵母菌及其在污水 处理中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污水的处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水质的恶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加强污水处理,对于保障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寒冷地区低温污水处理已成为水处理工程界和科学界的 难点问题。冬季城市污水的水温一般在10℃左右,少数地区降至4-6℃,传统生 物处理技术中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受低温条件有所抑制,其活性、种群组成、细 胞的增殖、产酶性能和絮凝沉降性能等都受到低温的影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差。因此筛选耐低温菌进行污水处理,对于缓解严寒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 降低寒冷地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投资、节约能源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酵母菌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兴起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一定特异性,效率是活性污泥法工艺的8~10倍。 因其具有细菌的特点,如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生长繁殖快、能形成较好的絮凝 体;又具有丝状真菌的特点,如细胞较大、代谢旺盛,对COD的去除速度较快, 而成为近几年来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负荷、污泥生成量、 需氧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酵母菌喜在含糖较高的酸性水生环境中生长, 利用其处理含较多糖类、淀粉、油脂和蛋白质等的生活污水和含糖、油脂、味 精、赖氨酸等的工业废水,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因耐 低温酵母菌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 使其很适合在低温污水处理中加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获得耐低温酵母菌以及通过对获得菌发酵培养进行 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以提高低温条件下生物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耐低温酵母菌Candida santamariae CGMCC No 2959和 Trichosporon akiyoshidainum CGMCC No 3150及其在低温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本发明耐冷菌株都是从新疆低温环境中分离筛选,其中L231和L194的获 得具有低温污水处理功能,经微生物学分类与鉴定,确定L231为Candida santamariae,L194为Trichosporon akiyoshidainum,同时经验证获得菌种混合在 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作用突显,有效提高低温条件下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效率, 优于单独菌在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作用。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菌L231,其能够在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应用,提高 在低温条件下生物处理的效率。该菌株已于申请日前保藏于布达佩斯条约微生 物国际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 日期是2009年3月18日,保藏号是CGMCC No 2959。经微生物学鉴定为 Candida santamariae。该耐低温酵母L231,该菌生长温度范围0-35℃,最适生 长温度10-15℃;该菌生长于在MYPG培养基为麦芽浸粉3g,酵母膏3g,蛋白 胨5g,葡萄糖10g,琼脂30g,H2O 1000ml,pH自然,121℃灭菌20min,菌 落呈白色,光滑,蜡状,圆形,边缘整齐;菌体细胞呈椭圆形,出芽生殖,能 形成假菌丝;参照Barnett等编著的《酵母菌:特征与鉴定》对L231菌株进行 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再经ITS1、ITS2序列测定与同源进化对比分析,最终 确定为Candida santamariae L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未经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34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铈系紫外荧光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