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噻唑基丙氨酸吸氧配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3572.X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3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德;雷红琴;黄艳;史岷山;宋娜;陶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6 | 分类号: | C07F15/06;C07F15/04;C07F13/00;C07F1/08;B01J2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46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唑 丙氨酸 吸氧 配合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噻唑基丙氨酸吸氧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氧应用。
背景技术
氧载体是一类能可逆吸收分子氧的金属配合物,在用于研究模拟天然氧载体和贮氧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过渡金属双氧配合物和分子氧的活化是无机、生物和催化等学科领域中很活跃的一个课题,它与生物体内的各种氧载体、氧化酶、加氧酶、过氧化酶和超氧化歧化酶等密切相关。天然氧载体结构复杂,很难研究,因此合成一些简单的、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氧载体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其结构与吸氧性能的关系,是探明血红蛋白等生物酶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合成各种高吸氧性能的人工氧载体,可以满足某些行业、部门储氧、除氧的需要。
铁、钴、镍、铜、锌等过渡金属配合物能够可逆吸附分子氧,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氧载体的模型配合物,也可用于储氧、除氧等方面,因吸氧量低没有大的应用价值。而本发明采用的室温固相及液相反应制得的氨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吸氧量M∶O2=1∶2及以上,比以往的大环冠醚及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多。因此,可将其应用于脱氧、除氧过程。
我们采用的固相研磨法是将配体及金属盐在无溶剂的条件下,按一定配比在手套箱中充分研磨,使其完全反应的一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氨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室温固相及其液相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固相合成方法
1)在手套箱中(惰性气体保护),将过渡金属盐与Al2O3研磨均匀,加入所需氨基酸配体,研磨至样品颜色不再变化为止;
2)在不同温度下,将步骤1)合成的氨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用于脱氧、除氧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称取10mmol醋酸镍,适量Al2O3,在手套箱中研磨均匀,再称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研磨至体系颜色不再变化为止。将合成的氨基酸镍配合物移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其吸氧量为44.8mL O2。
实施例2:称取10mmol醋酸钴,适量Al2O3,在手套箱中研磨均匀,再称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研磨至体系颜色不再变化为止。将合成的氨基酸醋酸钴配合物移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其吸氧量为44.8mL O2。
实施例3:称取10mmol醋酸锰,适量Al2O3,在手套箱中研磨均匀,再移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研磨至体系颜色不再变化为止。将合成的氨基酸合醋酸锰配合物移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其吸氧量为44.8mL O2。
实施例4:称取10mmol醋酸铜,适量Al2O3,在手套箱中研磨均匀,再移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研磨至体系颜色不再变化为止。将合成的氨基酸合醋酸铜配合物移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其吸氧量为67.2mL O2。
B:液相合成方法
将氨基酸溶于适量水中,将金属盐以一定的配比加入,将得到的氨基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移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称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加入适量水,调pH=8~12,再加入10mmol醋酸镍,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
实施例2:称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加入适量水,调pH=8~12,再加入10mmol醋酸钴,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
实施例3:称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加入适量水,调pH=8~12,再加入10mmol醋酸锰,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
实施例4:称取20mmol 3-(4-噻唑-基)-L-丙氨酸至吸氧瓶或试样瓶内,加入适量水,调pH=8~12,再加入10mmol醋酸铜,在室温下用于样品的脱氧、除氧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未经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3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负压滚筒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茶叶筛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