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4227.8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祥;张乃燕;陈国臣;马锦林;陈林强;王东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06;A01G9/10;A01C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萍 |
地址: | 530001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嫁接 容器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的繁殖方法,特别是一种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油茶生产,长期以来采用有性繁殖(实生繁殖)方式可谓“根深蒂固”,这是造成油茶品种混杂、良莠不一、管理不便、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良种选育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优良无性系的不断产生,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协同攻关,油茶无性繁殖技术难关得以逐步解决并在油茶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为油茶生产走向良种化开辟了道路。其中扦插、嫁接、组培是油茶无性系繁殖的主要手段。油茶嫁接的繁殖方法是将优良母树的枝条嫁接到具有主根的油茶苗砧上,并通过砧、穗切口接面的形成层细胞产生愈伤组织,使相互接合成为统一的新植株。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油茶嫁接繁殖方法,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成功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但其嫁接的季节性较短,苗木培育的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对其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油茶良种嫁接繁殖苗的大力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育方法简单、嫁接季节长、造林成活率高的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培育幼砧,具体操作如下:
①圃地选择:选择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以及便于管理的地方作圃地;
②做好苗床并进行容器摆放:将圃地平整并划分好苗床与步道后,再将装有营养土的容器整齐靠紧地摆放在苗床上;
③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育砧种子的选种、消毒和催芽,种子选用油茶物种中的普通油茶种子;
④播种育砧:种子催芽后于每年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在容器内播种;
⑤砧木管理:播种后定期淋水保湿,待苗木出土后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2)嫁接繁殖,具体操作如下:
①搭建荫棚:培育砧木的苗圃地于嫁接前搭好荫棚以备遮荫;
②嫁接:以4~6个月的幼苗为砧木,采用半木质化至木质化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枝条作接穗,在油茶适宜物候期进行嫁接;
③保湿:嫁接后立即拱罩保湿,罩内湿度保持在80%~90%;
④嫁接后管理:做好及时除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
所述培育幼砧时容器内的营养土是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配制的原料混合而成:土杂肥60%~70%、草皮灰泥20%~30%、腐熟厩肥或腐熟麸饼肥7%和过磷酸钙3%。
所述培育幼砧时进行的砧木管理中,当苗木长出2~3片叶时开始施肥,每月施2次腐熟麸饼水肥或以含氮为主的复合肥;在病虫防治的同时,加入浓度为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腐殖酸液体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
所述在嫁接繁殖的步骤中,嫁接成活后每月施1次~2次腐熟麸饼水肥,在油茶生长旺盛期,每10天~15天进行根外施肥1次,以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素喷施叶片,并结合叶面施肥,加用敌百虫原粉1000倍~2000倍液和72%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1200倍液喷雾防治病虫害。
本发明繁殖方法嫁接季节长,培育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和规模化生产,还可以较好地解决油茶无性系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差等问题,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大大提高油茶良种开发应用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繁殖方法所用的砧木主要是采用油茶物种中的普通油茶种子培育成幼砧。由于油茶的优良无性系大多选自普通油茶,亲缘关系近,砧穗亲和力强,因此嫁接成活率高,而且普通油茶资源丰富,容易取材。
下面对本发明繁殖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作详细的说明:
1、培育幼砧
(1)圃地选择:选择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及便于管理的地方作圃地,要求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冬可避寒、夏可免酷热。
(2)做好苗床并进行容器摆放: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制成的堆沤肥作容器的营养土:土杂肥60%~70%、草皮灰泥20%~30%、腐熟厩肥或腐熟麸饼肥7%和过磷酸钙3%。将圃地平整并划分好苗床与步道后(苗床高10cm、宽100cm~120cm、长6m~8m,步道宽40cm),将装有营养土的容器整齐靠紧地排放在苗床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4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过滤网代替易割片的消失模铸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滚子链条的自动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