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密封带、导管孔复合铰刀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4557.7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9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钟委;卢健林;熊明友;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14 | 分类号: | B23D7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朱德仁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密封 导管 复合 铰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刀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柴油机气缸盖气门的密封带、导管孔的复合铰刀。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系列产品的完善,马力覆盖范围宽,柴油机气缸盖型号也随之增多。不同气缸盖,所用的气门不同,其密封带尺寸、导管孔直径也就不同,导致加工该部位的专用加工刀具订购成本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对柴油机再制造项目来说,涉及的产品系列广,但是每种零件的再制造加工数量又不多,无法形成批量加工。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刀具资源去加工尽可能多的产品成为再制造工程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柴油机的气缸盖在工作中要完成输送气体(进气、排气)的作用,如果气门密封不严,就会影响到燃烧性能以及排放标准,为了保证气门与导管及密封锥面配合不漏气,因此设计气缸盖时候,需要密封锥面对导管孔有圆跳动度要求,并且密封带连续、无断痕,如图1所示。传统的气缸盖加工密封带、导管孔为了保证圆跳动度要求,都是采用整体式复合铰刀,如图2所示。这种刀具将硬质合金刀片焊接在刀体上:底部刀片铰导管孔;顶部刀片加工密封锥面。这种专用刀具只能用于指定缸盖的加工,无法调整刀具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将刀体、刀夹机构以及铰刀制成分体式结构,使得加工刀具适用范围广、工艺性好并且灵活可靠。
本发明的分体式密封带、导管孔复合铰刀,包括相互分体连接的刀体、刀夹机构以及铰刀;刀夹机构位于刀体外缘上,通过刀夹紧固螺钉与刀体连接,刀夹机构上设刀片,刀片通过刀片紧固螺钉固定于刀夹机构的外端部,刀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等于待加工密封带的锥角;铰刀通过铰刀固定螺钉侧压安装于刀体上的铰刀安装孔中。
其中,刀夹机构上、刀片安装位置处设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刀片;刀夹机构上、靠近所述刀体根部一侧设刀夹轴向微调螺钉,用于调整刀夹机构轴向位置。
优选地,铰刀的夹持柄部对称设置扁位,铰刀与铰刀安装孔为间隙配合。
优选地,铰刀根部、与刀体连接处设铰刀轴向调整螺钉,用于调整铰刀轴向伸缩长度。
优选地,刀体外端部、铰刀相应位置处设铰刀径向调节螺钉,用于控制铰刀旋转时的径向跳动度及中心位置。
优选地,刀体通过一侧的内六角螺钉紧固于刀柄上;通过另一侧的端面调整螺钉和垫片调整刀体的轴向位置。
优选地,铰刀为内冷多刃的整体硬质合金铰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刀体与刀夹机构、刀体与铰刀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刀具可换,使用范围变宽,拆装方便,更换快速;
2、共用刀体,减少刀具订购,消耗成本,降低加工成本;
3、刀具设计模块化、系列化、工艺性好;通过各个位置的调整螺钉使得刀片和铰刀灵活可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柴油机气缸盖密封带、导管孔以及安装气门后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加工密封带、导管孔的整体式铰刀;
图3是本发明加工柴油机气缸盖密封带、导管孔的复合铰刀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复合铰刀刀体、刀夹机构及铰刀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复合铰刀刀夹机构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复合铰刀的铰刀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刀柄;2-端面调整螺钉;3-垫片;4-刀体;5-刀夹轴向微调螺钉;6-刀夹紧固螺钉;7-刀夹体;8-刀片紧固螺钉;9-刀片;10-铰刀径向调节螺钉;11-铰刀;12-铰刀固定螺钉;13-铰刀轴向调整螺钉;14-内六角螺钉;15-容置槽;16-扁位;17-密封带;18-导管孔;19-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分体式密封带、导管孔复合铰刀,包括刀体4,在刀体4上设置安装刀夹机构的位置以及铰刀安装孔。刀体4通过内六角螺钉14紧固在刀柄1上,通过端面调整螺钉2与垫片3来调整刀体4的轴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4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