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引连铸法制造紫铜带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4996.8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4江苏省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引连铸 法制 紫铜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上引连铸法制造高密度、宽幅紫铜带的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上引连铸法是通过结晶器使液态金属在结晶器内结晶成形,并引拔出所需规格的铸坯。在国内,上引法生产铜杆与水平连铸法生产铜带是一种成熟的工艺,然而采用现有技术进行铜带生产,无法满足对于紫铜带高密度和高电阻率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用来生产RF(射频)电缆带的紫铜带铸件。原因主要是无法克服铸造过程中铜水的流动性差的问题,以及缺少合适的参数控制铜水的液面高度和铜水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引连铸法制造紫铜带的生产工艺,能够生产高密度和高导电的宽幅紫铜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引连铸法制造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包含如下步骤
A)、采用纯度≥99.95%的原料铜,将上述原料投入熔炼炉中熔化得到熔融态的铜水:
B)、按照每1000kg铜水中加入0.008~0.04kg磷和0.005~0.01kg稀土的比例,向所述的熔融态的铜水中加入磷和稀土,将所述的磷和稀土在铜水中混合均匀;
C)、采用上引连铸法进行铸造。铸造过程中保证铜水的温度控制在1150~1200℃。
在铜水中增加磷能够提高铜水的流动性,但会降低铸件的导电性;再增加适量的稀土则能够消除因加磷后导电性降低的问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出来的紫铜带铸坯的性能参数如下:
电导率:≥58MS/m
含氧量:<5ppm 密度:≥8.93g/mm3
横向厚度公差:<0.75mm;
纵向厚度公差:<0.30mm;
宽度公差:≤+1mm;
镰刀弯:≤30mm/10m。
铸造得到的紫铜带:铸坯边部无裂纹、碎边;铸坯无夹渣、冷隔、气孔、缩孔、疏松、裂纹等铸造缺陷,结晶线平滑。
由于在铸造过程中,始终保持铜水液面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下,因此生产出的铜带的氧化皮少,不需要因去除氧化皮而铣面,不但提高了成品率,还节约了铜材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采用纯度≥99.95%的原料铜,将上述原料投入熔炼炉中熔化得到熔融态的铜水;
B)、每1000kg铜水中加入0.01kg磷和0.008kg稀土,将所述的磷和稀土在铜水中混合均匀;在铜水中加入磷能够增加铜水的流动性,而加入稀土元素主要是用以改善铸件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由于稀土元素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熔炼过程中易与氢、氧、硫和某些杂质结合形成高熔点的化合物并进入渣相,因此可以起到脱氢、脱氧、脱硫和除杂的作用,提高铸件的纯度。
C)、采用上引连铸法进行铸造,铸造过程中保证铜水的温度控制在1150~1200℃,优选温度范围是1160±5℃,温度过低铸件容易被拉断,温度过高,铜水容易吸氧,易造成铸件含氧量过高;此外,铜水液面高于保护套50~100mm,以保证引铸时的压力,进而保证铸件的高密度;铜水液面高于保护套还能够更好地隔离氧气,铸造得到的紫铜带含氧量低、氧化皮少、更光亮;
D)、将引铸得到的紫铜带进行退火;
E)、将退火后的紫铜带进行轧制,得到电阻率为0.01720Ω·mm2/m,含氧量≤5ppm,密度≥8.93mm3的紫铜带,铜带中杂质(%)的含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未经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4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