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复合陶瓷膜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5118.8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3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军 |
主分类号: | B01D29/00 | 分类号: | B01D29/00;B01D63/00;B01D29/62;B01D6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7000江西省萍乡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复合 陶瓷膜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体、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净化的一种活性复合陶瓷 膜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净化液体和气体中的杂质的装置有有机膜设备、纤维过滤器以及 传统的布袋除尘器等等,但都存在耐热性和耐化学性的问题;例如当混合物中 含有有机溶剂和油时,有出现老化、变质、劣化、堵塞和粘贴等。
在上述的净化分离装置中,大多数是以悬挂、粘结和焊结等方式固定密封, 容易造成装固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一般的陶瓷膜存在大量的孔径 为1μm以下的细孔,因为没有活性故很容易产生膜污染。
由此可见,上述净化装置在结构、滤材选用与使用上,显然存在很多缺陷。 本发明通过多年不断的研究开发并经过反复试制、试用、运行及改进后终于获 得成功。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活性复合陶瓷净化装置。本发明 的净化过程在于利用液体、气体在管道中的自身压力,使其在多孔基材上具有 良好的透过量,并能克服现有的净化装置存在装固密封不佳、易老化、变质、 劣化、污染、堵塞和粘结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 出的一种活性复合陶瓷膜净化装置,由正洗进口1、浓缩口2、脉冲3、壳体4、 阴极保护5、活性复合陶瓷膜6、封闭框7、出口8、微气泡发生装置9、配气分 布装置10、进口11、人孔12、排污口13、脉冲14、孔板15、弹性体16组成。 壳体4上有正洗进口1、浓缩口2、出口8、进口11、人孔12、排污口13;封 闭框7由壳体4、孔板15和至少一支以上的活性复合陶瓷膜6通过焊接和弹性 体16密封而成:活性复合陶瓷膜6是由陶瓷多孔质基体构成,它表面至少1层 以上的陶瓷表面薄层,且在该陶瓷表面薄层的最表面上是活性稀有金属氧化膜 层;脉冲3和阴极保护5安装在壳体4的内壁上,脉冲14安装在配气分布装置 10上,微气泡发生装置9安装在配气分布装置10的布气孔上,配气分布装置 10则通过焊接与壳体4形成整体。
其工作原理是净化和再生的两个过程的交替循环,在净化过程中由于活性 复合陶瓷膜的隔滤、截获、附着、化学吸附、物理吸附、静电吸附、动电吸附、 范德华力吸附、絮凝、物理筛分、活性物质催化作用以及脉冲、阴极保护、配 气及微气泡发生的作用下使有害物质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在再生的过程中利 用脉冲的作用下使活性复合陶瓷彻底恢复功能。
本发明的活性复合陶瓷膜净化装置与现在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活 性复合陶瓷膜与孔板形成封闭框且在其装备内面设有脉冲装置、配气分布装置、 阴极保护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所以能有效调节使活性复合陶瓷膜净化装置 具有处理精度高、面积大、截污容量哟、使用周期长、性能稳定可靠、节能等 优点。
图例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口;2浓缩口;3-脉冲;4-壳体;5、阴极保护; 6-活性复合陶瓷;7-封闭框;8-出口;9-微气泡发生装置;10-配气 分布装置;11-进口;12-人孔;13-排污口;14-脉冲;15- 孔板;16-弹性体;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目的由下列实施例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活性复合陶瓷膜净化装置,由正洗进口1、浓缩口2、脉
冲3、壳体4、阴极保护5、活性复合陶瓷膜6、封闭框7、出口8、微气泡发生 装置9、配气分布装置10、进口11、人孔12、排污口13、脉冲14、孔板15、 弹性体16组成。壳体4上有正洗进口1、浓缩口2、出口8、进口11、人孔12、 排污口13;封闭框7由壳体4、孔板15和至少一支以上的活性复合陶瓷膜6通 过焊接和弹性体16密封而成:活性复合陶瓷膜6是由陶瓷多孔质基体构成,它 表面至少1层以上的陶瓷表面薄层,且在该陶瓷表面薄层的最表面上是活性稀 有金属氧化膜层;脉冲3和阴极保护5安装在壳体4的内壁上,脉冲14安装在 配气分布装置10上,微气泡发生装置9安装在配气分布装置10的布气孔上, 配气分布装置10则通过焊接与壳体4形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军,未经刘仁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5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硅酸亚铁电炉整体脱氧还原生产微合金化硅铁的方法
- 下一篇:试管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