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苎麻复配生物酶脱胶工艺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16067.0 申请日: 2009-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1463503A 公开(公告)日: 2009-06-24
发明(设计)人: 杜兆芳;曹建飞;张强;程贤生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D01C1/00 分类号: D01C1/00
代理公司: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金惠贞
地址: 230031***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苎麻 生物酶 脱胶 工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苎麻生物酶脱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苎麻生物酶脱胶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国内研究开发的苎麻脱胶技术,大多采用菌脱胶,或者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孙庆祥等研究了苎麻细菌化学联合脱胶技术,以T85-260菌株脱胶作了大量的实验,并申请了专利(CN8510348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陈一平等研究了苎麻酶—化学脱胶方法,以果胶酶、木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进行混合酶和化学法结合的苎麻脱胶技术并申请了专利(CN1232092)。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中,精干麻纤维呈卷曲、松软,勾强较高,耐磨性和弯曲疲劳性优于常规碱煮化学脱胶,但仍存在着环境污染。现代化学及生物脱胶手段脱胶时间一般为2—4h,制成率一般为60.5%--72.5%。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生物—化学脱胶带来的工艺复杂,且仍有污染,及常规单一酶脱胶时酶活性差,脱胶不彻底,工艺难控制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的以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进行复配,并以Ca2+激活酶活性后对苎麻进行脱胶的苎麻复配生物酶脱胶工艺方法。

本发明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苎麻复配生物酶脱胶工艺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原料准备:

取苎麻5-6kg,清洗,脱水,在80-100℃下热烘1.5-3h,得烘干苎麻;

(2)、酶液的配置及酶的激活:

酶液的配置:称取5L的水,加热至50℃,并保持温度,注入0.005mol/L的盐酸溶液,并以0.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制得PH值为4.0-5.0的酸液;将70000u/g半纤维素酶60g和5000u/g果胶酶20g加入酸液中,并加入分析纯氯化钙21.15g,恒温在50℃,搅拌均匀得酶液;所得酶液中,半纤维素酶活力为2000U·mL-1,果胶酶的活力为50U·mL-1

(3)、苎麻脱胶:

将步骤(1)制备好的烘干苎麻放入步骤(2)制备好的酶液中,控制温度在50℃,通风反应3h,洗去胶质,脱水得脱胶苎麻;

(4)、乳化烘干:

将脱胶苎麻和水,按1:8的浴比放入油浴槽中,再加入乳化液0.05g,温度保持在85℃,浸浴2h,取出脱胶苎麻烘干,烘干温度100-120℃,时间1.5-3小时,得精干苎麻。

以钙离子激活酶的活性通风条件为用通风器以9.2dm3/min鼓入空气,持续3h。

所述乳化液为XBW-682。

本发明以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进行复配,并以钙离子激活酶活性后对苎麻进行脱胶的方法,使整个脱胶过程周期短,脱胶效果彻底,过程易控制无污染。制成的精干麻质量稳定、可靠、梳纺性能大大改善,细纱千锭时断头率、麻粒和毛羽明显减少,制成率达76%,纱线品质指标完全符合FZ/T31001-1998《苎麻精干麻》技术标准。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苎麻纤维损伤少,精干麻制成率为76%,梳成率为60%。

2、本发明工艺制得的精干麻洁白、柔软,残胶率低于3%,白度达61.0度;纤维分散度显著提高达98%,硬条大大减少。

3、本发明工艺制得的精干麻纤维平均细度为0.457tex、断裂强度12.9cN/dtex,勾结强力为2.5gf/旦,伸长率为3.8%。

4、本发明比常规化学脱胶制成率提高4个百分点,成本降低25%,环境污染减少,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减少80%和50%。

5、本发明工艺制得的精干麻的质量稳定、可靠、梳纺性能大大改善,细纱千锭时断头率、麻粒和毛羽明显减少,制成率达76%,纱线品质指标完全符合FZ/T31001-1998《苎麻精干麻》技术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苎麻复配生物酶脱胶的工艺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从苎麻复配生物酶脱胶的工艺路线图1中可以看出,首先要对苎麻试样进行清洗干净,然后才能利用复配的酶液加以Ca2+激活并同时通入空气对清洗后的试样进行脱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原料准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6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